至于说丞相太尉什么的虽然依然要由大明指定,可是那样儿才能安排多少个官员?
如果换成郡县制,那能安排的官员可就多的很了。
一个县从上到下,起码能安排十来个吧?更何况爪哇的面积在那儿摆着呢,起码几百个官位就空出来了。
正好,崇祯皇帝也没打算把爪哇给分封出去——一年三熟四熟的好地方分封出去才是脑子有毛病!
再者说了,那里的地里位置多好啊,左邻右舍的都是蛮子,上下牙还经常咬舌头呢,爪哇那里成了大明的地盘,万一哪个邻国的野猪冲进了大明的地盘坏了粮食,不又可以把地盘再扩大一些了?
地盘这东西可没有人送!
至于说四夷离心什么的,朕要你们的心有什么用?朕得到你们的土地和人口就行了!
朕又不需要你们解锁什么新姿势!
崇祯皇帝笑了笑,开口道:“暂时先如九州岛之例,一边儿迁其民,一边迁大明百姓过去分田地,该地不会分封。”
得到了崇祯皇帝承诺的温体仁心里大爽,当时就回了内阁,把内阁成员还有六部的郭允厚、崔呈秀、房壮丽等人给集到了一起。
怎么打,那是五军都督府的事儿,内阁也好,兵部也罢,现在根本就插不上手。
但是兵部又不是一点儿用没有了,更何况还波及到户部的物资调配什么的,这里面的事儿也绝对不少。
当然,这些不是关键,关键是爪哇那边的官位该怎么安排,毕竟那么一大块地盘,空出来之后的官位谁去谁不去,里面的讲究可不少。
谁没有个亲朋故旧什么的?
消息传出,除了各个藩国之外,剩下的大明的各路人马可都兴奋起来了。
洪承畴心里是真高兴,高兴到无法形容的地步——爪哇那破地方再怎么小,几万几十万的人总有吧?
虽然说南洋那边黑瘦的猴子多了一些,个个都没有三分的人样,可是好好调教一番用来干活也没问题吧?
这破铁路修起来那么要命,建奴白奴昆仑奴死了那么多,怎么样儿也不够用,等有了这些猴子接着去填,一定会再提高一些速度吧?
等到京城到南直隶的线路修通,俺老洪也差不多该入内阁行走了吧?
郑芝龙在接到五军都督府传来的军令时,整个人都陷入了狂喜之中——爪哇行军大总管啊,灭国之功啊!
俺老郑这回不捞个国公也得捞个侯爷!
唯一或者说唯几蛋疼的,就是那些个藩国的使者了——从来没见过,甚至于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个皇帝会像这位爷这般任性妄为的!
直接在朝堂上面赤裸裸的喊出了焚其祖庙绝其苗裔的话,这位皇帝未免也太狠了点儿?
万一哪天这事儿要是落在自己国家的时候该怎么办?
至于说私下串联,一起组成联军来怼大明,这种事儿想都不用想,但凡还有点儿脑子的就不会这么干。
光一个沐王府的黔国公就能吓的缅甸不敢动弹,更不要提大明那么多的军队,比黔国公更吓人的将军还有不知道多少呢!
唯有朝鲜使者金彦涵还有琉球使者尚家鸣表示很蛋定——天下间就再没有哪个藩国比老子更乖更孝顺了,大明爸爸的板子怎么样儿也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至于你们这些个好好的孝子不当,非得当逆子的家伙们,死光了干净!
尤其是尚家鸣,现在怎么看那些个藩国的使者都是战五渣——琉球并入大明之后,老子可就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官员了,身份就高你们一等,现在跟你们玩,那是瞧得起你们!
至于因为琉球国小而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个渣渣,以后老子就是你们高攀不起的存在!
许显纯躬身道:“陛下,郑芝龙部在途经马六甲航线的时候,正好遇到几个一起出海的海商被追杀,下手的是爪哇和荷南人。
受雇于那几个海商的李吖子舰队也是损失惨重,李吖子重伤,手下几乎死光,负责保护监视李吖子的锦衣卫总旗沈炼也暴露了身份。
如果不是正好遇到郑芝龙部归航,只怕一个活口都剩不下。
郑芝龙部虽然击退了荷南人,可是他自己那边也有一艘福船沉没,整艘船上面的铁矿石全部沉了,倒是人员上没什么伤亡。
臣估计,五军都督府那边的奏报也快要到了。”
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难看,嗯了一声之后问道:“起因呢?无缘无故的他们就敢袭击我大明的商人?”
许显纯躬身道:“回陛下,据沈炼回报,爪哇眼红于我大明商人往来货物之利,所以联合了荷南人一起设卡收税。
因为此前从来没有过这种关卡,这些商人就选择了冲关,所以才起了冲突。”
崇祯皇帝的脸色依旧难看,却没有再说别的。
大明商人不喜欢交税这事儿属于社会科学,那根本就是一门伪科学,别说是现在了,就算是后世,偷税漏税也是大家在想着办法搞的事儿。
君不见多少大佬都栽在这个上面了,比如某美的大老板某某裕,还有一代女皇某晓庆,也是栽在了这上面。
如果说这些家伙们在大明敢这么玩,崇祯皇帝会毫不犹豫的关门放锦衣卫,可是问题在于,现在这些家伙是在马六甲那边出的事儿。
然后崇祯皇帝就觉得不爽了——自己家的事儿自己关起门来怎么处理都行,砍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那也是朕自己的事儿,爪哇和荷兰这两个逗逼敢搞事情?
凭什么?谁给你们的勇气对大明的百姓下手的?
崇祯皇帝打算对着爪哇下手,光靠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估计都能摆平爪哇了——除了陆战的士卒少了点儿,南海舰队足够把爪哇给困的片帆不得下海。
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陈子壮想的事儿一块给办了。
礼部右侍郎陈子壮上书,想要给已故辽东总兵官宁远伯李成梁祭葬。
理由很简单,李成梁疆场上厮杀了四十多年,斩敌首级一万五千多,就算是打个折扣,估计也得有个七八千吧?
至于说李成梁放充了哈喇海子那片地方,朝中有充地之说,那是因为春冰未泮,人渡冰裂才溺死的那么多,要不然的话这事儿应该是靠谱的。
关键在于李成梁拓土七百余里,这是大功,不能因为弃地之说就把人家的大功给抹掉了吧?
过是过,功是功,该有的死后恩荣还是得有的不是?
原本崇祯皇帝是没打算让李成梁好过的——甚至于打算把这货给剖棺戮尸算逑。
毕竟这货的家奴里边出了努尔哈赤这么个混账东西,李成梁自己身上也不干净,什么变败为胜之类的屁事儿也没少干过。
但是陈子壮说的没错,功是功,过是过,而且再考虑到李成梁当时在关外对于女真各部的镇压屠杀,还有其长子李如松也是战死疆场,崇祯皇帝最后还是决定给李成梁一些优待。
迁入忠烈祠祭祀是肯定的,但是宁远伯的爵位就算了,这个爵给已经死去的李如松也不能给李成梁。
有了李家父子这么一茬子事儿,虽然说都已经过世了,但是对于军方却无异于释放出一个信号——朕看中的是开疆扩土之功。
如此一来,原本就时时刻刻想着上哪儿捞军功的军方自己就会把目光投向任何一个可能捞到军功的地方。
尤其是爪哇这种敏感地区,原本不出事儿的时候还好,现在出了事儿,那就是明晃晃的军功啊!
事情的发展也不出崇祯皇帝所料——郑芝龙上给五军都督府的奏章一到,五军都督府就把目光投向了爪哇。
从五军都督府的扛把子张惟贤到最下面的小吏们,心里都清楚,崇祯皇帝早就知道爪哇的事儿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召见任何一个人商议,反而把李成梁父子给塞进了忠烈祠中祭祀,估计就是不打算留着爪哇了。
要不然的话,就这种证据确凿的事儿,肯定要先下旨切责,然后再让爪哇王交出凶手,以还大明一个公道。
然而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其实就跟咬人的狗不叫是一个原理,估计皇帝陛下正在憋着什么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