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干脆玩把大的?

夏额哲则是笑道:“砖么,就地取地烧呗,找陛下要几个匠人过来就是了。至于水泥,大不了咱们一趟趟的从大明运过来,每次运上几千斤,总是会够用的。”

然后孟繁星等人皆是表示好啊好啊,就这么说定了,每次回去卖奴隶的时候就顺便把水泥给弄过来了,想必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至于买水泥需要的银子肯定也很多的问题,这不是还有建奴和白奴呢么,抓过来干活就行了,反正累死了再抓就是了。

想了想,孟繁星干脆道:“咱们既然要干,倒不如直接干把大的,到时候夏侯爷能捞个大功劳,咱们兄弟也能混个好出身。”

王豪杰急道:“有话说有屁话,你向来是鬼主意多,说说该咋整,这般不上不下的当真是憋死个人。”

孟繁星倒也不卖关子,面是直接道:“这事儿其实也简单,咱们几个趁着朝廷大军还没来的时候,先把从哈喇孩卫开始,到斡难河卫,中百姓,哈喇温山这一大片地方全给清理出来。

然后再上书朝廷,要求朝廷派员前来治理,不也算是咱们兄弟开疆扩土或者是平叛有功?”

刘航笑眯眯的道:“瞧瞧,不愧是孟子后人,这读书人呐,就是聪明!这事儿我看没问题,可以搞。”

孟繁星则是冷冷的盯着刘航笑道:“也不知道哪个二傻子被自家老婆暴打,忍受不了了这才跑来辽东的!”

刘航一愣之间,脸色已经变得通红,喝道:“那又怎地?俺好歹有老婆,不像你个瓜皮,连个婆娘都没有!”

被戳中痛处的孟繁星倒也不恼,而是笑道:“得了吧,若不是咱们现在身在奴尔干都司,那提亲的媒婆能踩坏俺们家的门坎儿!”

向了孟繁星竖了竖大拇指,夏额哲开口道:“大丈夫何患无妻?孟兄弟现在有军功在身,自然是不愁取亲的。”

王豪杰却是又接着问道:“那我等是不是要分兵作战了?尤其咱们大明在辽东的百姓可不多,倘若分兵,极易出现动荡。”

孟繁星道:“有道是杀鸡儆猴儿,分兵不分兵的又能如何?只要咱们先擒了那些个最凶的白奴,剩下的又有谁会有意见?谁敢提?”

点了点头,夏额哲道:“孟兄弟说的没错,最近蛮子们敢起哄,还是被这些禽兽给带的。

等到咱们兄弟把白奴彻底清理掉,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待的羔羊,无所谓的事儿。”

沉吟了一番后,王豪杰道:“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先把这几个地方的蛮子们都清理一番,然后跑马圈地,给陛下盖座避暑行宫!”

夏额哲却又嘿嘿笑道:“给陛下修行宫是修行宫,咱们兄弟几个也不能亏了吧?就在陛下的行宫附近修上几座园子留给后人,这个应该也是没问题的吧?”

点了点头,孟繁星道:“侯爷说的是。只是我们几个并无什么身份,一切都要多多拜托侯爷了?”

夏额哲端起酒杯笑道:“孟兄弟还有王兄弟和刘兄弟放心,本侯会上书给陛下,与三位一起求个恩典,在行宫左近弄个园子,陛下应该不会拒绝?”

孟繁星嗯了一声,却又接着道:“依孟某之见,等清理完这些蛮子之后,侯爷可以上书要求修行宫,同时也可以向陛下请求移民实边,迁一些大明的百姓来此居住。

这么大的地方,弄上个几十万的百姓不成问题,几个重镇眼看着就能建成,到时候龙颜大悦,咱们的事儿也就好办了?”

再一次向着孟繁星竖起了大拇指之后,夏额哲才开口道:“孟兄弟所言极是,若是移民而实边,到时候大明也少不得在此重开卫所,咱们的园子也就不显然了?”

孟繁星却接着道:“不光是咱们,朝中的大人们一样可以来此修园子,这么大的地方怎么分都够用了。

而大人们的园子在这里,他们还能眼睁睁的看着此地没有兵力把守?他们就不怕建奴过来?”

夏额哲搓着手道:“开疆之功啊,收复故土啊,到时候三位兄弟若说是弄个公爷侯爷什么的不太可能,但是弄到个有品级的将军,或者是受封个子爵男爵甚么的,却是不要太简单?”

想要把大明现在闲着没事儿干,就算扔出去也不影响本土防务的百万大军给扔到奴尔干都司,崇祯皇帝头疼的问题只有一个。

盔甲。

盔甲厂遭灾,原本计划发放下去的盔甲还没有发放就被祝融他老人家一把火给烧了个精光,现在让这些士卒穿着布衣去奴尔干都司怼人?

当然,根据锦衣卫还有夏额哲报上来的消息,奴尔干司那边出现的白夷比建奴还穷,盔甲对于他们基本上也是不存在的东西。

只是那些个穷疯了的白夷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穷横不要命让人头疼,剩下的基本上也就是那么回事儿。

虽然说就算这百万大军不穿盔甲组团a过去的赢面机率都很大,但是崇祯皇帝是差钱儿的人么?

大明朝的辣么多藩王郡王神么的,他们不有的是银子?还有那些个贪官和豪商,总之给这百万大军装备上盔甲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儿。

问题在于,打造百万大军装备的盔甲是需要时间的,而且如果真个有这百万大军用的盔甲,那还不如现在去怼了莫卧儿帝国算了呢,为了抓毛奴就出动百万大军,实在是太奢侈了。

然后这百万大军就被拆分了。

一部分是由各个小数民族组成的二十万外加上四十万的普通大明士卒,共计六十万,打散后就地转职为半铁道兵,半天干活半天操练,反正不能闲着。

剩下的四十万则是纯粹的汉家子组成,由新鲜出炉的北海行军道大总管刘兴祚统帅,把京营和新军的盔甲扒下来给他们穿上之后就往山海关而去。

至于为什么是北海而不是奴尔干都司,因为崇祯皇帝记得苏武曾经在贝加尔湖那里放过羊,贝加尔湖又称之为北海。

现在有毛奴盯上那儿了,崇祯皇帝觉得这不行,这地方要是被毛奴给弄去了,后世子孙上哪儿凭吊一下苏武他老人家去?

更何况,就算是苏武没意见,谁敢保证北海龙王没意见?

敖闰可不是什么脾气好的,万一哪天发现自己的家被毛奴给占去了,自己连点儿血食都享用不到了,那大明还能有个好儿?

估计现在这些干旱和水涝什么的问题就是因为东瀛被倭奴占了,大琉球被红夷占据,敖闰他老人家心情不爽才搞出来的情况。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些地盘必须得保住才行——你管老子住不住呢,老子地盘多,闲着我也愿意。

然后吧,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还有老祖宗千百年以来的传统,不光得把毛奴们给怼死,还得把他们原来的地盘给弄回来才行。

要不然炎黄部落是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么大的地盘规模的?都是别人送的不成?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理论没问题,温体仁和张惟贤也觉得没问题——大明的地盘越大,自己这些人也就能捞更多的好处,很明显的事儿。

四十万大军,崇祯皇帝的意见是全部通过火车运往山海关,然后再从山海关到海州卫,然后沿着阿黄那里武装游行北上——有种你就来招惹。

然后就轮到了洪承畴头疼。

四是这四十万大军,把现在大明所有的火车全部抽调过来也得几十趟才能把这些人运往山海关,更不要提战马,装备,弹药,粮草这些东西了。

整个铁道部上上下下疯了一般的调度火车运载士卒,对于商人们挥舞着的银子,也只能呵呵以对——银子重要还是皇帝陛下的旨意重要,在黄立极挂到午门之后就是个很简单的单选题了。

当然,本着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能舒服的原则,洪承畴很快就通过锦衣卫把贴子递到了徐光启和墨铧的手里——破蒸汽机车的车头太慢,要快,要更快,还要更多。

这个贴子能通过锦衣卫递过到皇家学院,已经很能够说明崇祯皇帝的态度了。

这下子本来就业务繁忙到闹心的皇家学院就更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