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住马缰之后,多铎便朗声喊道:“多铎在此,敢问明国皇帝有何话说?”
崇祯皇帝一开口,就很在些三观不正顺带五行缺德的意思:“朕给你个机会,选择单挑还是群殴,赢了,你就可以走了!”
那狗皇帝脑袋一定是坏掉了,肯定的。
群殴的话,自己这边才多少人,怼对面的那么多人马肯定没有什么指望,但是要单挑的话,自己能输?
多铎干脆朗声道:“皇帝此言当真?”
崇祯皇帝笑着喊道:“君无戏言!”
多铎更高兴了,干脆喊道:“那我选择单挑!”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却没有再理会多铎,反而向着刘兴祚和张之极吩咐道:“砍死他!”
多铎没有听到崇祯皇帝说的是什么,只能看到崇祯皇帝的嘴巴在动,但是对于张之极和刘兴祚一起打马出阵却是看的清楚,当下便高声喊道:“皇帝不是说单挑么!”
崇祯皇帝朗声笑道:“没错!你自己单挑他们两个!只要你赢了,朕就放你走!”
多铎并不知道张之极是哪根葱,但是对于刘兴祚这个狠茬子却是认识的,而张之极能同刘兴祚一起出战,又怎么可能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暗骂一声狗皇帝不讲究之后,多铎直接选择了跑路——老子又不是傻瓜,难道等着被人砍死在这儿?
而崇祯皇帝眼看多铎要跑,干脆又把已经改名为呼延雄的巴特尔给派了出去——蒙古万骑去怼多铎带领的镶白旗两个甲喇。
按照老奴努尔哈赤定下的制度,一个牛录是三百人,一个甲喇是五个牛录,也就是一千五百人,两个甲喇正好是三千人。
而呼延雄手下则是整整一个全副明军装备的蒙古万骑,要这是怼三千人还怼不过,干脆别叫什么呼延雄了,改成呼延怂算了。
吊着多铎,只要不让这个小野猪皮跑路成功,那肯定就能找到黄台吉那个狗奴才。
崇祯皇帝打算问问他,是不是跟着倭奴学会的那套什么匿逃人的理由才来大明搞事情的,更要问问他,建奴那么没人性,跟倭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
多铎一路狂奔,总算是没有被人砍死,但是手下的两个甲喇却是折进去了一个半——正面对阵,崇祯皇帝人多,跑路就是被追杀的下场,同样儿损失不小。
再加上呼延雄满脑子的多砍死建奴以向天可汗崇祯陛下表忠心,追杀死多铎来更是卖力,直到遇上了黄台吉的大军,整个追杀行动才算是终止。
白马川和滦河中间的位置,西北方向是黄台吉带着的五万余骑建奴,东南方向则是呼延雄带着的蒙古万骑,后面跟着的是崇祯皇帝带着的十万余骑。
屁大点儿的地方想要把开十五万人开片,基本上属于是扯蛋的行为,每次真正能捞到人砍的,估计也就是那么两三万,所以兵力上的差距,在对阵之时并不明显。
但是还有句老话说的好,十则围之。
崇祯皇帝现在是没有办法弄出来五十万大军把黄台吉给围在这儿,但是后边各个卫所里面的士卒也在源源不断的向着崇祯皇帝所在的方向而来,凑个二三十万却是轻松简单加愉快。
到时候不说在这里围死黄台吉,起码也能把他堵在滦河以西的位置——滦河以东的位置,用不了几天就会由山海关方向给转死,到时候一样跑不了他黄台吉。
到了这个份上,什么别的废话都不用多说了,直接开片就行了——不管是对于黄台吉还是崇祯皇帝来说,怼死对方,自己就是赢家。
过年这个活动吧,向来是喜闻乐见的,就算是这一年里再怎么苦逼再怎么穷逼,过年的时候总得好好过,以期盼着来年有个好运道。
过年的时候都很乐呵,过完年该怎么着的还得怎么着。强盗继续抢劫,小姐们继续揽客,大明朝那些杀才们继续去奴尔干都司砍人抓人换银子。
但是实话实说,崇祯七年的这个年,崇祯皇帝过的不怎么开心。
要么不下雪,要下就下场大的,同时大明朝各地还不断的出些乐子来捣乱。
只是刚刚过完年没多长时间,建奴就跑去察哈尔去怼人没怼人,把目光投向了大明,准备从大明身上找补回这一次出兵的损失。
本身对于建奴就不爽至极,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怼死建奴的崇祯皇帝这下子就更不爽了,干脆带着自己手底下的那些双花红棍们往辽东而去,打算一把火把黄台吉的老巢给烧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开始纠结到底是乘坐火车去山海关还是直接靠着原始的方式去辽东。
乘坐火车的好处在于虽然慢了一些,晃了一些,可是人却能保证足够的精神,士卒行军也不至于特别累。
三百里必厥上将军,不是说行百里就会死一个上将军,要是那样儿的话,大家都三百里一国,也别玩什么统一了——谁家的上将军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个死法可死不起。
这句话指的是跑的太远去砍人,小弟很可能会搞的分散跟不上,再加上水土不服,可能到了地方之后能操刀子砍人的马仔就剩下了半数不到,哪个双花红棍带着一群累成死狗的小弟去砍人也不成。
通过火车,这个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说是不存在了,就算是火车再怎么操蛋再怎么累,到了地方之前好好休整两天也就齐活了。
但是大明朝的火车,他不是后世的火车。
崇祯皇帝穿越前的后世,什么高铁动车直达特快新空调快速搞的是有模有样,不光速度快还稳如狗。
可是大明朝的火车,吵成狗不说,还慢的一批,比驴能强点儿比马还差点事儿。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玩意不用休息,综合算起来,速度跟正常的骑兵行进速度差不多,比步兵要快很多。
但是崇祯皇帝出征会带步兵?光京营和新军再加上蒙古万骑就能轻松凑出个十来万的骑兵了,还要带步兵干什么?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带了足够的炸药包一类的好东西,用不着玩什么蚁附攻城的套路,至于说后勤补给,一路直到海州卫之前都是大明的地盘,更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有时候崇祯皇帝自己都忍不住感慨一番家大业大也有好处——建奴出了沈阳和辽阳就得面对明军,后勤补给更是个大问题,怎么着也不可能像崇祯皇帝这么浪。
最后崇祯皇帝决定带兵走永平去山海关,不通过火车了。
步兵的话通过火车能算是节省体力,骑兵这玩意通过火车就麻烦的一批,还得对车厢进行改造,速度也没有提升,还不如直接一路跑过去呢。
然而还没有等崇祯皇帝带兵走到兴许左屯卫,随行的负责情报传递的许显纯就找到了崇祯皇帝。
建奴正式以扰其境、杀其民、匿逃人为名,围困宣府、大同,五军都督府已经令总兵陈洪范守居庸关。
大同及陕西诸关口失守者不在少数,灵邱县城破,守备世奇,把总陈彦武、马如豸,典史张标,教谕路登甫,尽数战死,知县蒋秉采自缢,除家中幼子已经早早的遣人送往大同之外,剩余之人尽数自尽以殉。
虽然说慈不掌兵这个道理谁都懂,崇祯皇帝自己也明白,对于大明的贪官们砍起来更是毫不手软,株连三族九族这种事儿也干了不止一回,可是那是自己杀的。
大明的百姓,犯了大明律,该杀就杀不能手软,可是死在建奴的手里就不行!
然后崇祯皇帝就怒了。
而得到了建奴分兵三部分,一部分在宣府,一部分在大同,另一部分向着永平而来后,崇祯皇帝就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