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么,好歹有军纪的绝束,怎么着也得讲究几分脸面。
可是那些个海盗还有各路好汉们谁在乎脸面?银子就是脸面!
到了崇祯五年年底的时候,除了那些居住在城里的西方蛮子们还算是安全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消失了。
然后在大明的各处工地上面能找到这些人,或者这些人的尸骨。
如果要说崇祯五年全是闹心的事儿让崇祯皇帝不开心,虽然差不多却也不尽然。
毕竟还有几件事儿值得让崇祯皇帝开心开心。
首先就是大明的各路藩王人心思动,都打算去新明岛上面开藩建国,自己体验一把当土皇帝的瘾头。
要建国,就必须得有百姓,大明的百姓成了抢手货。
在崇祯皇帝的示意下,各路藩王开始变着花样的开始了赈灾秀。
没粮食是吧?
没关系,本王有银子,找南洋的那些蛮子们买,估计很快就能到货了,还有鲸肉,弄过来只要热一热就能吃了,这玩意要多少有多少。
没地了?
没关系,本王有的是地,划几亩地给你家种着就是了,至于耕牛农具种子什么的,本王这里不缺,要用就尽管开口。
大明的王爷们当然没有哪个是脑残的,拿着真金白银的砸下去,不还是为了民心?
有了民心,这些人跟着自己出海建国后,就是自己的最大保障,只要这些人还没有死光,自己的小命基本上就是安全的。
更何况在海外建国,占了地盘也得有百姓才行不是?
除了百姓之外,大明的读书人发现春天已经来了。
大明的官府还好一些,各路藩王那简直就真疯了一样的拿着真金白银去联络这些读书人,为的就是出海以后能有人帮自己治理江山。
同时被盯上的,还有那些个现在正在奴尔干都司大肆捕奴的各路英雄好汉。
勋贵家的就不用想了,估计这些个王八蛋们在辽东也在勾搭那些个好汉。
可是平民家里的,还没有被勾搭走的那些个好汉,就成了藩王们的目标——这时候敢自己操刀子出去砍人的都是狠角色,海外建国正是需要这般虎贲之士的时候。
然后崇祯皇帝就发现,如果目前已经开始行动的藩王们每个人带走五十万百姓,大明的人口立即就能减少接近一千万,甚至于更多。
有着郑芝龙的南海舰队以前所风干的鲸肉,再加上从南洋各国买回来的粮食,大明五年就算是整个大明都颗粒无收,估计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毕竟各地的常平仓里还有些应急的粮食,整个大明也不可能真的颗粒无收。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儿让崇祯皇帝十分感动。
身为大明的孝子,朝鲜的绫阳君在得知大明受灾如此严重之后,不仅号召朝鲜百姓省吃俭用的省下粮食支援大明,还上表给崇祯皇帝,表示自己要独力支撑起东江毛文龙处的一应供需,不需要大明花一文钱。
跟朝鲜王一样的还有琉球的尚丰王。
尚丰表示大明爸爸对自己真是太好了,不光替自己把奄美诸岛从倭寇的手里拿了回来,为了保护自己,还在上面驻军,这种亲儿子才能有的待遇,当真是天恩高厚。
琉球身为大明的乖儿子,怎么可以让朝鲜那些棒子专美于前?
所以尚丰同样给崇祯皇帝上了表章,不光把自己国内能节余出来的粮食全部送给大明,还要求独自承担起奄美岛驻军的一应军费。
大明爸爸如果不是看不起自己,就必须得答应自己,否则自己就没脸苟活于世了!
崇祯皇帝都感动了。
什么叫孝子?什么叫天下诸番之表率?
他妈的,你们这么孝顺,让爹以后怎么下手吞并你们?
要不然直接就给你们个一等公民的待遇?
崇祯皇帝的便宜老爹,光宗朱常洛这个仅仅当了二十九天皇帝,跟穿越者崇祯皇帝甚至于本尊的崇祯皇帝都没有多少感情的短命天子,死了之后也不消停,反而给崇祯皇帝找了这么大的一个乐子。
一般来说,普通的工程就没有哪个是终身责任制的,要不然的话等个几十年这工程出了问题,找人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人已经死了。
但是有三大工程是例外的。
一是皇城,二是皇陵,三是河堤。
这三个工程有一个算一个,都是终身责任制的,就算是直接责任人本人已经挂了,那么子子孙孙也是担着风险的。
当然,要是不出问题,那么子子孙孙也是会受到各种照顾的。
姚思仁这个破名起的不太好,仁者,人犯二也,谐音更坑,要死人。
庆陵一出问题,姚思仁就真的死了,顺手还捎带上了一个工部右侍郎高宏图。
这下子妥了,一个正二品的尚书,一个正三品的侍郎,再加上一起被揪出来的五品员外加上营膳司的郎中什么的,林林总总又是好几十号人一起被送到了菜市口。
这回没有人再隐晦的跟崇祯皇帝提什么厂卫横行不行,要管管了,崇祯皇帝也顺势又抄了一笔钱回来补贴国库和内帑。
不抄家不行啊,国库里边的商税隐隐约约有抗不住的趋势,至于内帑,那玩意就是崇祯皇帝最后的底牌,属于和王炸一个性质的。
当然,内帑眼看着也要拿出来兜底了,要不然大明还真有崩盘的可能。
除了地震和大雨之外,整个大明跟疯了一样,各地官员报上来的奏报里面就两个字:干旱。
完犊子了,崇祯皇帝觉得这就是姚思仁那几个混帐东西的原因,所以惹得老天爷大怒,这才给大明找了这么多的麻烦。
但是不管怎么说,老天爷的脾气已经发了,自己身为这些个大明官员们的皇帝,就得替这些个混账东西们惹出来的天灾擦屁股平事儿。
毕竟这是身为一个有担当,从来不把责任推给手下的皇帝陛下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崇祯五年,整个大明基本上普遍的大旱,连铁道部的修建工作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洪承畴也开始严格管控手底下的倭奴,要求这些家伙们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打的那么狠,必须得保证那些劳工们死的少一些。
现在铁路修建的工作还没有停,主要是还有大明的百姓们在干活,但是新送到大明的劳工们,则是开始了满大明挖坑的新活计。
挖坑,就是打井,这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新工作。
打井,不是没有危险,而是危险性极高的一个活计。
首先要确定好井位,然后再挑选个黄道吉日开工——当然,这些事儿大明用不着犯愁,风水先生有的是,随便抓几个过来就行——工部的那些个家伙们不用指望了,光京师和附近的州县都能把他们忙成死狗。
打出水了,风水先生们就有银子拿,打不出水来,脑袋就搬个家。
为了早点儿弄出水来,大明各地的官府在朝堂和厂卫的高压下,迸发出了十二分的动力。
风水先生们的事儿完了,剩下的就是那些个苦力该干的活儿了。
然后他们就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是井崩,一个是井底毒气。
这两个问题,不管哪个都是要命的。
井崩,人直接就埋进去了,等挖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凉透了。
至于井底毒气,其实倒还好一些,毕竟人下去之前可以先放个蜡烛或者金比雀一类的活物先试一下。
可是在劳工们正在挖着的时候突然喷出来的毒气呢?这个可就没有任何的办法了。
当然,不管遇上哪个,风水先生都会陪着他们一起上路,区别只是在于先后的问题。
风险高,收益也高。
大明的官府给这些一开始就加入进来的劳工承诺就是,等到满大明打井的工程完工了之后还活下来的,只需要再服劳役十年,就能转变成为大明的百姓。
至于后面加入的,服劳役期限会相应延长到二十年,三十年。
只是很可惜,劳工们死了一批又一批,也没见有谁能捞到一个大明百姓的身份。
依据后世史书《崇祯本纪》上面的记载,已经被废弃了的无数口井里,是无数的劳工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