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倒也怪不得莽古尔泰投靠了大明,甚至于都说不上莽古尔泰是背叛了黄台吉。
毕竟当初莽古尔泰有希望混成太子,没混上也就算了,现在黄台吉干脆就是想要整死莽古尔泰。
那莽古尔泰会傻傻的等着黄台吉把自己给整死?
要说是大明方面还像是以前一样不给力,那也就算了,现在既然给力了,那为什么不能投向大明?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而且当初舒尔哈齐可也想着投靠大明怼死努尔哈赤来着,两人也是亲兄弟,而且是一个妈生出来的,比之自己跟黄台吉的关系还要亲近呢。
所以莽古尔泰根本就是一点儿的压力都没有。
现在既然弄到了忽尔海卫的都指挥使,那剩下的事儿就好办了,只要自己和阿敏齐心,暗中给黄台吉使些绊子,不怕这个瘪犊子不凉,到时候这辽东还是自己兄弟两个说了算!
想了想,莽古尔泰对阿敏道:“对于最近那些个逃亡的明人,你怎么看?”
阿敏笑道:“还能怎么样儿,任凭去留呗。忠于咱们的,那就留下,愿意走的,虽然说不能再给些盘缠什么的,可是也不拦着。”
莽古尔泰道:“那那人就不拦着?”
阿敏笑道:“拦的住么?别说他没找咱们兄弟过去,就算是找咱们兄弟过去了又能怎么样?
这些个汉人走了,其实是走了些不安稳的,留下的必然都是忠于咱们大金国的,这样儿的人手用起来才放心不是?”
莽古尔泰也反应过来了,呵呵笑道:“说的是啊,回头我也吩咐下去,愿意走的不许拦着。”
但是没等莽古尔泰回去吩咐,两个人就被黄台吉派来的人给叫到了伪宫里面。
等到建奴的高层人数都齐了之后,黄台吉才淡淡的道:“对于最近这些汉人士卒逃跑之事,大家伙儿怎么看?”
济尔哈朗杀气腾腾的道:“回大汗,奴才以为,当下重手处置,设立连坐,抓到一个逃跑的便杀其连坐之人,使之互为监视,再不敢跑!”
多尔衮也道:“不错,正该如此。那些个该死的泥堪既然敢跑,那就杀到他们不敢跑为止。
泥堪嘛,就是欠杀,杀的多了就老实了,到时候什么爹娘妻子,他们就都顾不上了。”
代善却是不想掺合这事儿,干脆躬身道:“奴才但凭大汗做主。”
阿敏一瞧,生怕黄台吉真个像济尔哈朗和黄台吉说的那样儿大开杀戒,干脆笑道:“回大汗,奴才以为,强留的住人,也留不下心,反而易生祸乱,倒不如放归罢了。
如此一来,剩下的泥堪知道大汗的仁政,再对比明国蛮子的行为,只怕会更愿意留下来为我大金国卖命。”
阿敏的话说完之后,黄台吉已经从椅子上起身,慢慢踱步笑道:“不错啊,阿敏哥哥有此见识,不错。”
等阿敏谢过了夸奖之后,黄台吉才接着道:“本汗心里想的,其实和阿敏哥哥想的差不多,那些人泥堪愿意走的,就让他们走,去者不追嘛。”
说完之后,黄台吉又换了副面孔,冷笑着道:“只是走了,也需要让他们知道,是明国的蛮子皇帝以他们的家人为质,本汗为了避免他们骨肉分离,才放他们离开的。
这一点,无论是谁,一定要和下面的人说清楚,让这些泥堪回去之后,也要记得咱们大金国的好儿。
剩下的那些泥堪里面,要记得告诉他们,不把明国的蛮子打出去,下一个被抓去修那什么路的劳工里面,可能就有他们的家人,然后就是他们自己了。
而本汗听说,这些被抓去当苦力的百姓,干的都是最脏最累的活,每天都有人累死,而且吃的就是猪食一般的食物。
那明国的狗皇帝,就是不把我大金国的百姓当人看呐!”
等到各自散去之后,莽古尔泰便问道:“那人为何如此?”
阿敏嘿了一声,冷笑道:“还不是学那刘备摔阿斗的故智以收买人心?”
说完之后,阿敏又接着笑道:“只怕他这回却是失算了,那人心若是这么简单就被他收买了,那也不叫人心了。”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十万之众的处置,在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为难的紧。
直接放了,肯定不行,十三山的百姓前事不远,就这么着把这十万人放了,那些亲手杀了自己孩子也要回归大明却最终战死的百姓们怎么算?
这世界上什么时候有这种有便宜就沾没便宜就能脱身的好事儿了?
就算是大保健,还有被警察叔叔带去问话的风险呢,更何况这种跟着建奴混了这么久,好处也得了,大明打过去之后就改头换面当回大明百姓的好事儿?
想想都是不可能,反正崇祯皇帝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毕竟就算是不要求这些人如同十三山的十万百姓一般战死疆场,那么偷偷摸摸的回到大明总没什么问题了吧?
辽西不是辽东,想要逃回大明根本就没有那么难。
就算是辽东没什么希望逃回大明,照样有的是人想尽了办法逃到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
所以说,这些人先是跟着建奴混,还把家中的男丁献给建奴去当兵吃粮,这种事儿若是一点儿惩罚都没有的放下了,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不是以后别管建奴来了还是倭奴来了,老老实实的当个顺民,再给建奴或者倭寇当兵纳粮,然后等着失地被光复了之后再成为新朝百姓就好子?
那么问题来了,光复失地的人是些什么人?谁不是爹生娘养的百姓?
那又凭什么好处都让这些人得了?
反正崇祯皇帝的思维逻辑里面,绕不过去这个弯。
虽然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对错,也没有什么是非黑白,尤其是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更是如此,可是在这件事上,崇祯皇帝就认定了一点——这些人应该是受到处罚,而不是什么事儿都没有的继续当大明百姓。
否则的话,后边就会有无数的百姓有样学样,直到自己这个皇帝被自己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
直接杀了?
那不是外族,而是妥妥的汉人,而且这些人降奴跟大明的朝廷掉链子也有极大的关系,崇祯皇帝自问狠不下那个心来。
至于说把这十万之众尽数发配到台湾岛或者新明岛上面,崇祯皇帝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
这些人在大明本土,就能吸引着建奴那边的汉军旗士卒不断的逃亡回来与家人团聚,而这些人如果被扔到了新明岛上会怎么样?
这些士卒没有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估计心里会更恨崇祯皇帝还有大明。
而这十万人在新明岛上会不会搞事情?
三人成虎,何况是十万人。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些人在大明可以被管制的老老实实的,而一旦到了海外,则有可能成为麻烦的根源。
最起码,在目前的阶段来说,所有出海的百姓全是身家清白,而且是心向崇祯皇帝的才能够出海。
否则的话,崇祯皇帝只要把大明朝的监牢里面那些犯人清理一下,都打包扔到海外去不就行了?
只是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鹰酱?这事儿谁敢保证?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选择了把这十万百姓都扔给洪承畴去处置。
至于洪承畴是怎么压榨这十万人,崇祯皇帝管不着。
最起码洪承畴有一句话说的对,对于这十万人的心软,就是对于大明近亿百姓的心狠。
如何抉择,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
而事实也如崇祯皇帝所料,在这十万人被发配回大明修路的消息传到了辽东之后,建奴那边儿已经开始有了人心不稳的迹象。
没办法,崇祯皇帝这一手玩的实在是有些阴损。
这十万人原本都是大明的百姓,而大明的百姓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顾家。
在乡间,宗族势力过的原因,也是因为同姓抱团的原因,这一点别说什么分家不分家的,实际上这里面的事儿复杂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