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穿越之前好歹算是“博览群书”,记得有一本历史读物中曾经提到过蒙古万户的虎符之上,是用八思巴蒙古文写着“不从命死”这四个大字的。
对于大明的百姓们来说,崇祯皇帝觉得自己不太忍心说这四个字,可是一旦出了大明的地界,崇祯皇帝表示说起来爽的很。
当然,现在的朝鲜根本就不用崇祯皇帝去说,本身人家朝鲜的国主绫阳君就是把自己放在崇祯皇帝的儿子辈的——鬼知道这家伙怎么就能这般的不要面皮,认崇祯皇帝这么一个小白脸当爹。
嗯,琉球尚氏其实也是一样,这些都是拿着大明当爹看的。
如今崇祯皇帝装逼装的爽了,德川家光可就想哭了——这要是今天就在这里应了,回去之后自己也决计讨不了好儿去。
可是要不应,自己连回去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不是?
别管咱身高只有五尺半,自觉得不比大明的七尺身高差到哪儿去,应该算是个大丈夫的德川家光拜道:“下国小臣不敢擅自做主,唯有归国后禀报给我国国主知晓。”
崇祯皇帝这才嗯了一声道:“若是贵国国主从之,谴明使一事自然无虞。”
这就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了。
在崇祯皇帝看来,你他娘的不是想要派人来学习吗,行啊,想学习就得给老子摆出个孙子的样儿来让老子乐呵乐呵。
要不然老子凭啥让你们来学习?
只是不等德川家光高兴,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道:“凡到我大明之学子,须遵守我大明之律法,违者即以大明律论处,爱卿以为如何?”
其实上都准备着把日本天皇给卖了,劝天皇自称为天王算逑的德川家光更不可能在乎区区一些谴明使了——只要有能好好学习的,回去了对于大和国有用处,死上一些不听说的也没问题。
更何况,能在大明招惹是非的,必然是不用心学习的,这种货色死多少也都不用心疼。
打定主意后,德川家光便接着拜道:“谨遵上国陛下圣谕。”
回到龙椅之上的崇祯皇帝这才命德川家光起身,至于随后的安排,那就是礼部的事儿了,崇祯皇帝表示不关心。
而崇祯皇帝在回到后宫之中,温体仁和礼部尚书孟绍虞,外加国子监祭酒孔繁志便被诏进了宫中。
孔繁志其实很纠结到底应该是个态度来面对当今天子。
身为孔家之人,如今衍圣公一系就此被除了爵,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
可是崇祯皇帝偏偏又没有说半点儿孔圣人的不好,反而改私祭为公祭,将衍圣公该干的活扔给了礼部来干。
也就是说,该祭孔的一样要祭孔,大成至圣先师的名头也一点儿没有变。
唯一倒了霉的就是南北二宗的那些家伙。
从这一点上来说,孔繁志又对崇祯皇帝感激不尽——自古来群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就是儒家宣扬的理念。
如今还保留了一分香火,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所以孔繁志便不再想那些有的没的,自己还是留在国子监专心的教书育人算了。
只是无论如何,孔繁志也想不明白今天崇祯皇帝为什么把自己给召进了宫来——国子监祭酒的活计当然不是那么的轻松,可是跟朝堂之上又没有什么关系。
等三人见礼完成之后,崇祯皇帝却是嘿嘿一笑道:“朕今日召三位爱卿进宫,乃是为了那些矮矬子谴明使一事。”
不理论嘴上缺德的崇祯皇帝张口就是矮矬子这般称呼,温体仁突然间想起来貌似之前崇祯皇帝怎么瞧那些矮矬子都不太顺眼,如今却又同意了他们派谴谴明使来大明求学?
此事必有蹊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郑芝龙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让自己的儿子进京,现在怎么看都是好处大于坏处,甚至于可以说是没有坏处。
但是问题在于,自己的心里总是觉得不对劲——你说这皇帝怎么就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这么上心?
既然皇帝的要求没办法拒绝,郑芝龙转头就把德川秀忠给恨上上。
要不是这狗日的把小儿子给留在了日本那个破岛上,自己现在手里就有两个儿子。
哪怕是被崇祯皇帝给要走了大儿子,好歹还有小儿子不是?
心中暗骂不止的郑芝龙觉得早晚还是得好生收拾一番这些矮矬子才是。
而德川秀忠的大儿子德川家光,此时也在宁波城中闲逛——这个不比京都小的城市,在大明根本就算不得什么,比这还要繁华的城市,一抓一大把。
德川家光觉得天照大神太偏爱汉人了,基本上是什么东西都给了他们,而日本却是地震,火山,还有战争。
而一身传统日本服饰打扮的德川家光明显的能够感觉到宁波这个城市的人民对于自己的敌视。
甚至于,如果不是身边有一个被任叔叔和苗叔叔派过来的锦衣卫随行保护,德川家光觉得自己很有可能在这宁波的街头上就得被人砍死。
当然,德川家光也清楚这种敌视是怎么来的——还不是当年的争贡之役和因此而衍生的倭乱给闹的。
自觉得是个聪明人的德川家光选择了低调一些——多鞠躬,多听多看少说话。
等随船来的货物处理的差不多了之后,德川家光在宁波城中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身为倭国的矮矬子却有一个锦衣卫的随身保护,必然是倭奴里边的大人物。
而偏偏这个倭奴里的大人物为之前所有的倭奴都不太一样。
之前的倭奴里边儿有身份的讲究什么?贵人不落贱地,也就是说,出行必须是要讲个排场的,得有人抬着才行。
可是这个大人物偏不,哪怕是有小孩子冲他吐口水,他也能置之一笑。
所以在老实的宁波人眼里,这是一个不太一样的倭国大人物。
而被随行锦衣卫反馈回去的消息,则更加的坚定了任一真和苗守陌的决心——这样儿的货色,要么让他食福寿膏,要么就劝皇帝陛下将之及早除去才是。
只是让德川家光吸食上福寿膏的计划比任一真想象中的还要简单——此时别说是辽东的建奴或者是日本的倭奴了,就连后世那些滋油冥煮的国度,此时还把福寿膏当成万能仙药来吸食呢。
此前德川家光一直不曾吸食的原因在于,德川秀忠觉得自己儿子没病没灾的身体强壮,用不着吸食这玩意!
所以当任一真把福寿膏“赏赐”给了这一段时间“表现不错”的德川家光之后,德川家光也立即迷上了这种“神奇的仙药”。
处理完货物北上京城的过程之中,给德川家光的印象就是大明太大,也太富有了。
路过了无数个比京都还要大还要繁华而又被告知这只是一个小城,离着京城还有很远的距离之后,德川家光确信了大明必然是受上天眷顾的国度。
所以当他站在京城之外,看着高大的大明京师的时候,德川家光已经可以肯定,大明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高天原上的神祇。
至于日本京都的那个,肯定就是个冒牌货。
而根据自己一路上的了解,德川家光觉得自己对于这位神祇皇帝是有一定了解的:杀人如麻,心狠手辣,喜怒无常,高瞻远瞩,爱民如子。
很有些自相矛盾的几个字组合在一起,造就了德川家光对于还没有见面的崇祯皇帝第一印象——这是一位真正的神在人世间的投影。
而为了自己不被当成反面教材处置掉,德川家光很老实的选择了好好跟着前来“教授自己陛见规矩”的礼部官员好好学习应该注意的礼仪。
当德川家光被安排在大朝会觐见之时,一路随着上朝的官员走过了午门,看到了尽管缝补过多次依旧被挂在午门上的两个稻草人,也见识到了黄色琉璃瓦,白玉的栏杆和红墙的宫殿。
自从那个不可一世的蒙元开始就代代积累下来的威压,让德川家光觉得自己都不会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