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切罪孽归于贫僧

见两人面色古怪,崇祯皇帝便开口笑道:“两位都知道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罢?”

这事儿跟人家佛门明显就没有什么关系了,难道让彼岸海宽跳出来说是如来佛祖去的天庭救驾,所以如来佛祖是最牛逼的?

彼岸海宽觉得自己没傻到那个份上。

中原天子向来是被尊为天子的,西方的如来佛祖去救玉旁的驾?这不是搞笑是什么?

甚至于连彼岸海宽也不得不承认,在西游记之中,如来佛祖是奉了玉帝的符诏才去的——如来佛祖也不过是五方五老之一罢了,还是要听玉皇大帝调谴的。

张显庸拱手道:“启奏陛下,先有昊天上帝,后有玉皇大帝,只是时至今日,民间早已区分不清谁先谁后,甚至于认为两位大帝就是一人。”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道:“此事朕亦知晓。我道门佛门,诸仙佛菩萨实在是太多,便是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之中,便是有许多相似却又截然不同之处,因此,朕欲定其本源。”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悄然交换了一下眼色。

定其本源?怎么定?说白了还不是定下谁老大谁老二,谁又该服从谁的管理?

可是道门佛门本来就是两回事儿,各说各的理也就算了,强行捏合到一起,到时以谁为尊?

崇祯皇帝却好像是没有看到两人的小动作一般,反而接着道:“所以嘛,朕想着是不是能统一一下?”

此时张显庸和彼岸海宽觉得崇祯皇帝的形象竟然是那么的高大,甚至于已经超越了始皇帝。

人家秦始皇也不过是想着把六国文字度量衡什么统一下,到您这儿就是把神仙也给统一下?

纠结了半晌,张显庸才想起来崇祯皇帝刚才说的是道门佛门,而不是佛道。

道佛与佛道一字之差,但是在崇祯皇帝心中的地位却是相差千里之遥。

尤其是佛道二字说起来比道佛二字更为顺口的情况下。

这说明崇祯皇帝心中是向着咱道门滴!

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张显庸抢在同样反应过来的彼岸宽海和尚之前开口道:“陛下英明!”

彼岸宽海原本还想反而,只是张显庸已经明显表示了赞同,而自己现在所能做的,也只是为佛门争取利益最大化而已——要不然硬顶皇帝的意思,等着火烧少林寺?

别以为就秃鹰敢干这事儿,在大明有着活阎王称号的许显纯干起这种事儿来,估计比秃鹰还要凶残。

不想佛门就此被灭的彼岸宽海大和尚无奈之下,也只得躬身道:“陛下英明。原本诸天神佛数量就颇多了一些,其中职业更是混乱,若是统一,倒也是有许多好处。”

张显庸接着道:“启奏陛下,诸天神佛,自然是以天帝三清为尊,只是不知其下又是何人?”

张显庸这句话把崇祯皇帝给难住了。

按着张显庸话里的意思,玉皇大帝和三清差不多是同等级的,可是再向下呢?四帝?六御?五方五老?六丁六甲?四方揭谛?

真他娘的多,太乱了,看起来不统一下是不成的。

崇祯皇帝想了想,发现反正现在是大明,朕把《佛本是道》给改头换面一番,大不了再把上的那些洪荒流都给抄一下,你梦入神机和点娘再怎么厉害,还能跑到大明来找朕要什么版权费不成?

想到这儿,崇祯皇帝便笑道:“咱们便慢慢说道说道罢。

先有鸿蒙后有天,盘古更在开天前。

朕的意思么,就是先有鸿蒙,鸿蒙演化混沌,诞生了盘古及三千先天魔神。

盘古开天而身殒,精气化为三清,精血化为十二祖巫,大脑则化为玉皇上帝。

因受盘古开天遗泽,诸魔神及三清祖巫等都愿奉玉皇大帝符诏。

先天魔神之中,女娲造人,伏羲教化于世,三清各自立教传下道统。

只因玉皇大帝转世历劫登仙之后,天庭无可用人手,这才三教三商封神榜。

只是西方教与三教相争后,老子出关化胡为佛,西方教这才改为了佛教。”

信口开河了半天,崇祯皇帝发现自己说的这些其实也是乱七八糟的,基本上不成体系,心中不由得暗恨当初没有好好将《佛本是道》给好生的背下来,顺便再多背上几本洪荒流的神作。

如今真正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想了半天也没想好下面怎么编的崇祯皇帝干脆指了指一直侍立在旁边不曾开口说话的段小荣道:“张天师和大和尚稍候可以跟这位段小荣一起探讨一番,总之要整理清楚,让百姓们能清楚的知道拜的到底是何方神圣。”

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补充道:“还有,玉皇大帝化身万千,西方那些蛮子们所讲的上帝便是玉皇大帝的化身之一。”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这才弄明白崇祯皇帝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事儿。

丫的根本就不是冲着佛教来的,也不是冲着道教来的,而是冲着人家西方的上帝去的。

可是人家西方的传教士来传教,貌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吧?也没说什么强制人信不信的,也没干什么奸淫掳掠的事儿,跟白莲教比起来就像是一朵纯洁的白莲光一样?

但是,别管皇帝陛下是瞧着西方蛮子们不顺眼,还是异想天开的化胡为佛或者干脆是为了以后去攻打西方的蛮子们做准备,总之这事儿对于佛道两家来说都算是好事儿。

有好处的事儿有什么不能干的?尤其是对于彼岸海宽大和尚来说,哪怕是让道家占点儿便宜,也比便宜了西方的蛮子们要强的多。

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对视一眼后,便一齐躬身应是。

只是不防崇祯皇帝突然之间咳了咳嗓子,又接着道:“还有,朕承天受命而生,自然是要一统八荒六合,凡是为国捐躯者,死后自然可以选择是投胎富贵人家或者上天为天兵天将,亦或进入西方灵山聆听佛法,成为护法罗汉。

还有,世间贪污枉法欺压百姓却又不思为百姓办事,不思悔过者,死后必然有十八层地狱在等着他们。”

崇祯皇帝脸不红气不喘的说出了这番话,张显庸和彼岸海宽却是脸都红了起来。

两人都想问一句,陛下您为何如此的不要脸?

崇祯皇帝这种搞法,摆明了是要把崇祯皇帝自己推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去——承天受命,诸天神佛都要给面子,地府阎王也要听崇祯皇帝的指示。

如果这还不够至高无上,还想怎么样?直接神化为天帝下凡?

想想都觉得蛋疼。

彼岸宽海再也忍不住了,干脆躬身宣了一声佛号:“阿弥陀佛,陛下此言有误。

我佛家导人向善,战场征战,杀人如麻,又如何能入灵山净士?”

崇祯皇帝斜了一眼彼岸宽海大和尚,冷笑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的教义没错吧?

不在战场之上杀人,难道要去民间杀人?左右都得先杀人,手中才能有屠刀,不然如何放下?”

见彼岸宽海还想要再辩,崇祯皇帝又接着冷笑道:“再者说了,朕说他们放下屠刀后能去灵山,那就是能去,你不信?不信让佛祖来跟朕说!”

崇祯皇帝的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屠刀毕现,杀气腾腾了。

而彼岸宽海只是一个常年吃斋念佛的和尚,又怎么抵的住在草原上连筑十余京观的崇祯皇帝?

当下被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的彼岸宽海和尚只是一个劲的转动着手中的佛珠,口中低念了数声阿弥陀佛之后,才开口道:“陛下说是,自然就是,一切罪孽,尽归于贫僧一人,阿弥陀佛。”

为了保全佛门,不至于在激怒崇祯皇帝之后再现武宗灭佛之事,彼岸海宽大和尚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在崇祯皇帝的淫威之下。

只是崇祯皇帝却又不满意了。

你们他娘的一个个的劝人出家修佛,可是修佛的结果呢?

谁成了佛朕是没看到,可是这一个个的都他娘的抛家舍业,置父母妻儿于不顾,说出家就出家?

更操蛋的是还有那些犯了大罪的,动不动就是出家,不是跑到道观就是跑到庙里以求庇护。

这他娘的当大明律是什么?

还有你们占的那些田地,朕还没来得及追究呢!

就这,你还跟朕唧唧歪歪的扯什么佛门净地?

崇祯皇帝不开心,其他人开心的可能性就基本上为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