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怼黄台吉要紧

既然一点点儿的放血都能把建奴给弄死,那就慢慢的放呗。

后世的本山大叔不说了么,把王八捞出来挨个放血。

现在自己的套路就是把建奴慢慢的给放了血。

不管是指使毛文龙去辽东抓奴隶还是疯狂的向建奴卖福寿膏,都是放血的手段之一。

当然,当务之急,还是先把黄台吉在遵化城下怼上一波。

定了定神,崇祯皇帝问道:“消息都传过去了?那边儿怎么说?”

被当成小工使唤的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遵化传回来的消息说,赵率教已经率着四千精骑到了遵化。

另外,大安口参将周镇战死,洪山口参将张安德一路败逃回了遵化,龙井关参将张万春降贼,游击将军马石率众擒杀张万春,反被伤了子孙根。”

接着,又面色古怪的接着说道:“另外,遵化总兵程之义想要放任内奸打开城门放建奴进城,然后再关门打狗。”

崇祯皇帝知道许显纯为什么面色古怪。

还不是因为程之义这家伙想要跟着自己学,把建奴放进城之后再关门打狗?

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嘛,只要怼死建奴,你管他怎么怼的呢。

崇祯皇帝淡定无比的问道:“时间呢?定好了没有?”

许显纯接着躬身道:“时间定在明晚子时。”

崇祯皇帝唔了一声,却没有说话。

时间定在子时其实是个很操蛋的时间。

不打着火把赶路,对于纯骑兵的自己来说分分钟就能跑到沟里去。

可是打着火把赶路是不会跑到沟里去了,但是被建奴发现也是分分钟的事儿。

暗骂一声建奴都是混账,连个时间都不会挑的崇祯皇帝感觉有点儿头疼。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吩咐道:“先派人去把那个什么张万春的全家老小给抓来。

还有,吩咐下去,今天安营扎寨,明儿个下午再赶路。只要咱们在子时之后能到遵化城下就可以了。”

崇祯皇帝两句话,一句是向着许显纯吩咐的,另一句却是向着张之极和刘兴祚、满桂等人吩咐的。

只是想了想,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满爱卿先带着三千精骑向遵化赶路,大摇大摆的进城,让建奴以为援军止有京城方向的三千精骑和赵率教的四千精骑。”

满桂拱手应是,随即便出去点齐了三千精骑向着遵化驰去。

满桂心中也是满意的很。

自打在京城怼了一波建奴之后,陛下已经很久没有再分派自己这种一线作战的任务了。

这让满桂心中很是不安。

毕竟看着张之极、巴特尔等人一个个的都因功封侯了,自己却只是官升两级,连个伯爷的边儿都没摸到。

说是心里没有什么想法是不可能的。

但是恩出于上,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如何安排,自己就如何去做,而不是跳出来告诉皇帝自己要去杀敌立功。

如今总算是捞到了机会了,而且这个机会还非同寻常,是一个能正面怼黄台吉那个狗奴才的机会。

天启年间自己不是没和黄台吉怼过,但是说互有胜负其实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当时的情况是自己吃亏了才是真的。

既然如今有机会怼他黄台吉一波,满桂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遵化,大明京师东北角的门户之所在,按实际情况来说就是一个小城,但是就在这短短的两三天的时间里,遵化就成了所有人的目光关注之所在。

黄台吉打算怼遵化一波以竖立起自己不弱于老奴的威望。

崇祯皇帝打算在遵化怼黄台吉一波以使建奴内乱。

满桂和赵率教打算在遵化怼死黄台吉。

为了这个目标,哪怕是满桂与赵率教在天启年间闹的很不愉快,现在也可以先放在一边。

还是怼死黄台吉要紧。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动作到底还是起了作用,不是全然的无用功。

最起码,朱国彦虽然没有让赵率教进入三营屯休整,也没打算和赵率教联手作战,但是好歹本着以后不被五军都督府找麻烦的原则,朱国彦还是给了赵率教一些补给。

而赵率教来的时间又足够早,没有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在遵化城外遇上建奴从而被围杀,反而赶在建奴之前进了遵化城。

遵化总兵程之义这下子心中的底气就更足了。

原本就打算放一部分建奴进到城里之后关门打狗,这下子有了赵率教的四千精兵,起码再多放进来一千的建奴是有底气的——如果不考虑遵化城屁大的地方到底能不能装下这么多人的情况下。

就在程之义和赵率教正在研究着到底该怎么玩一出过墙抽梯关门打狗的好戏时,崇祯皇帝派人传过来的消息,也到了遵化。

遵化县的锦衣卫百户吴晏把信鸽传递过来的那堆乱七八糟的数字翻译成了信件之后,丝毫没有耽搁的递到了程之义的手中。

原本心中底气还不怎么足的程之义看完了吴晏递过来的密报之后,冷笑一声对赵率教道:“赵总兵,这下子该着咱们老兄弟们发达。”

赵率教从程之义的手中接过密报扫了一眼,也是大喜道:“不错,该着咱们老兄弟们发达。这回这些狗建奴,不死也得脱层皮去!”

说完之后,赵率教又接着道:“那几个混账东西们怎么处置?他们接头的暗号都拿到了?”

吴晏得意的笑道:“在锦衣卫手里还能不开口的硬汉子不是没有,可是绝不包含这些贪生怕死之徒。

明晚子时,这些孙子们就要去强夺了城门,再举火为号,放建奴进城。”

程之义阴沉着脸骂道:“王八蛋!有周镇那样儿的好汉子,也有张万春这样儿的混账东西。大明朝对这些混账真是太优厚了。”

赵率教也是唏嘘不已:“袁都督……”

虽然只提了袁都督三个字之后就没有再接着往下说,可是在场之人,谁都知道赵率教说的是怎么回事儿。

当初的袁崇焕以区区一个县令,一步步的升任到辽东总督,位不可谓不高,权不可谓不重。

然而除了拥兵自重和除了给自己捞好处之外,剩下的又干出了什么事儿了?

当初赵率教可是跟着他袁崇焕一起共事过的。

所谓的大捷,哪一次不是几十个人头了事?

再对比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蒙古时连筑的十几座京观。

大捷?

呵呵。

程之义开口道:“赵老哥还是别想那些事儿了。当今圣天子在位,怕不又是秦皇汉武一般的雄主,那等小人又能跳得了几时?”

赵率教揉了揉脸,振奋道:“程老弟说的不错。明晚子时,就是咱们兄弟建功立业之时!”

见满年一甲子的赵率教又恢复了当初武进士的豪情,程之义也笑道:“不错,咱们兄弟就等着黄台吉那狗建奴来!”

程之义和赵率教一起算计着黄台吉,黄台吉同样也在算计着遵化城。

周边能抢的地方基本上都抢的差不多了,如果说此时就撤回关外回辽东,除了战功不显,名声不著之外,剩下的基本上可以说是达到了黄台吉心中想要的结果。

但是,就是这个名声,一个能力堪比老汗的名声,才是黄台吉此行的战略目的之所在。

没有这个名声,自己想要打压其他几个旗主的目的就达不到。

不能打压其他几个旗主,自己想要坐北朝南,临朝称制的想法基本上就是个空想。

这才是黄台吉所不能忍的。

至于之前什么开放互市,请求明朝蛮子皇帝册封一类的,去他娘的吧。

自打豪格被活剐了之后,自从辽东满天飞的布木布泰秘史之后,黄台吉就再也不想了。

而被黄台吉认为颇有一些战略眼光的张万春,最近两天的地位也是有些水涨船高的意思。

黄台吉不仅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允了他自称为奴才,甚至于时不时的还要召见一番,询问他对战局的看法。

这让张万春颇为有些志得意满的意思。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虽然说让自己去死这事儿不太可能,但是尽心的为主子谋划,却是再应该不过的了。

适应奴才这个角色很快的张万春觉得自己现在这样儿也挺好的。

大汉帐中以汉人身份可自称奴才者,惟自己一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