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还是罚的轻了

崇祯皇帝想的很明白,如果魏忠贤求其他的事儿倒也算了,若是敢求涉及朝政或者爵位一类的事儿,今天晚上就让他暴毙算了。

只是而瘫装的久了,毕竟也有几分真正的帝王气象,魏忠贤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崇祯皇帝眼中一闪而逝的杀机,反而开心的拜道:“启奏皇爷,奴婢知道皇爷心善,心疼奴婢这些阉人。

但是奴婢说句诛心的话,如今国事艰难,用银子的地方很多。

所以这替奴婢等阉人修的庙,还有用来买埋骨地,赎回命根子的银子,奴婢等也当出一份力,不能光让皇爷出钱。

奴婢昨儿个跟其他的十一监还有四司八局的大太监都商量过了,奴婢等愿意拿出一半的身家,用在这件事情上,求皇爷恩准。”

嘿,还有抢着出钱的!

崇祯皇帝心中开心不已,面上却是拉下了脸,开口道:“胡闹!这原本就是朕给你们的恩典,再让你们出钱,这成了什么了?此事休要再提!”

魏忠贤干脆跪地拜道:“皇爷,奴婢还好些,好歹有个儿子,但是其他的公公们多数都是没有儿子的,这些银子死了也带不走,倒不如用在正事之上。

而且这些钱,很多是他们收受的孝敬,原本也不是他们自己应得的。

奴婢斗胆,跟他们商议说让他们把银子拿出来办正事儿,便替他们在皇爷面前求个恩典。

奴婢行事鲁莽,求皇爷恕罪。”

崇祯皇帝心中暗笑,却仰天长叹一声道:“忠贤呐,你让朕说你什么好!

罢了罢了,就依你所言罢,你回去后告诉他们,以前的事儿,朕不再追究,以后要好生用心的当差。

等你们这一批老人走了之后,就先去朕的寝陵之中伺候着,等朕龙驭宾天之后,还是要用你们这些老人的。”

等到了第二天的大朝会之上,例行的扯皮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苏爱卿何在?”

刑部尚书苏茂相躬身道:“臣在。”

崇祯皇帝道:“依大明律,民间擅自净身者何罪?”

苏茂相躬身道:“启奏陛下,依大明律规定,凡官民之家、不得乞养他人之子、阉割火者、违者杖一百、流三千里。其子给亲。

先年净身人、曾经发回、若不候朝廷收取、官司明文起送、私自来京、图谋进用者、问发边卫充军。

弘治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孝宗皇帝圣旨,今后敢有私自净身的,本身并下手之人处斩,全家发边远充军。两邻及歇家不举首的问罪。有司里老人等、仍要时常访察。但有此等之徒、即便捉拏送官、如或容隐、一体治罪不饶。

至万历十一年时,神宗诏喻天下,民间有四五子以上,愿以一子报官阉割者,许之。有司造册送部、候收补之日选用。如有私割的、照例重治。邻佑不举的、一并治罪不饶。”

崇祯皇帝心道这才对嘛,没事儿总他娘的想着割什么玩意儿,谁敢自己割就重罚谁。

当然,割了那二两肉倒是没什么,关键是这给后世开了个很坏的头——后世就有些人在精神上把自己给割了。

最重要的是,原本应该是壮劳力的汉子被割了之后,这不仅仅是少了二两肉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的劳动能力就直线下降了。

如果是自小就割了的,倒也能混个长寿,但是成年之后,尤其是中间之后再割了的,那可就坑了——老的比正常人要快的多。

只是大明朝这种私自净身的情况还是管的轻了,要不然怎么这么多人会选择自己阉割了以求入宫?

崇祯皇帝干脆道:“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也。此后再有私自净身者,本身并下手之人处斩,全家远窜三千里。两邻及歇家不举首的问罪。

强迫他人净身者,与杀人者同罪。父母强逼儿童净身者,杖一百,远窜三千里充死囚营,遇赦不赦。两邻及歇家不举首的问罪。”

民间有四五子以上,愿以一子报官阉割者,许之。有司造册送部、候收补之日选用。如有私割的、照例重治。邻佑不举的、一并治罪不饶。

魏忠贤嘿嘿干笑了一声,才接着道:“咱家会跟曹公公还有王公公,方公公一起联名上奏,明儿个就求陛下的恩典,求陛下以后适量招一些阉人。

这个你们不用跟着掺合,免得惹皇爷不喜,以为我等是一起向皇爷施压,只怕会适得其反。”

许彦潘等人心中又是一凛。

刚才还想着魏忠贤把大家伙儿叫到一起,是不是想着让大家伙儿联名上书去求恩典。

果然,魏忠贤混到今天这个位置绝非侥幸,光是这一手揣摩上意的功夫就绝非是一般人可比的。

依着当今这位皇爷的性子,只怕大家伙儿联名的奏章一递上去,过不了一个时辰就得集体挂城门楼子上风干去。

既然不是要求自己这些人一起联名上奏章,那魏忠贤把自己这伙人纠集到一起干什么?

要知道,这等规模的聚集在一起,同样也是忌讳的事儿,老奸巨滑的魏忠贤能不清楚这一点?

就在许彦潘等人心中纠结之时,魏忠贤又接着道:“虽然不是让尔等一起联名上书,但是今天叫尔等过来也不是为了消谴,乃是为了我等的后路一事。

皇爷心善,想着我等这些没卵子的货,但是咱们也不能光让皇爷自己出钱罢?如今辽东,陕西,哪里不用钱?

不说别的,你们内官监,御用监,尚膳监,尚衣监,除了兵仗局和浣衣局外的其他七局,这油水没以前足是事实罢?”

魏忠贤说的很直白,被魏忠贤点名的十个大太监皆是会心的嘿嘿一笑。

这事儿是明摆着的,自打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不是怼建奴就是征草原,宫中的各项用度也是能省则省。

若不是有着先帝的张皇后还有当今周皇后怀孕,只怕宫中的用度还是会一减再减,各人手中能落下的油水,自然也就少得很。

魏忠贤看着各人的表情,心中清楚怎么回事儿却也不揭破,只是接着道:“说句不客气的,今儿个这事儿,咱家根本就犯不上掺合。

论钱,咱家不缺,论势,咱家除了司礼监,可还提督着西厂呢。

当然,你们也不缺少银子,以后死了总有人替你们操持。

但是你们的那些干儿子干孙子,谁来替他们操持?

所以咱家今儿个把话撂这儿,你们以前贪的银子,都给咱家吐一半出来,用在皇爷吩咐的建庙这个事情上。”

见刚才还显得有些激动的众人神色都有些变得恍惚,魏忠贤知道这些太监心中感激崇祯皇帝是真的,但是让他们拿出银子来可就不是那么开心了。

早就打定主意做忠犬的魏忠贤又嘿嘿冷笑一声道:“咱家知道尔等不愿意拿出这笔银子。

贪了一辈子,让谁拿,谁都不开心。

但是咱家告诉你们,咱家会也出一半的积蓄,谁要是敢违了咱家的意思,东厂西厂还有内厂,可不是吃素的!

再说了,人呐,目光要放的长远,这可是给自己死后买名声的事儿,区区的黄白之物算得什么?”

见众人的神色都有些意动不已,魏忠贤干脆又加了一把火:“还有,尔等放心,咱们会把你们这笔银子如实的禀报给皇爷,也算是在皇爷那里把你们以前那些破事儿给翻个篇,省得你们也总是担心吊胆的。”

在场的二十来个大太监更是意动。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的作派,没有谁比这些大太监看的更清楚。

动辄剥皮实草诛连九族,虽然对于宫中的这些太监们颇为重用,但是同样的,管制上也要严格的多——大名鼎鼎的九千岁,在崇祯皇爷登基的第二天就把九千岁的自称给去了。

在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太监,平日里底下人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而且最为关键的,则是大家的屁股底下都不怎么干净。

哪怕是崇祯皇爷登基之后,大家的手只是伸的少了,却不代表着完全不伸手了。

如今魏忠贤的提议,相当于让各人都能借着这个机会在崇祯皇爷那里洗白,而且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在崇祯皇爷心里留下个忠敬王事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