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宁德长公主

原本大明朝的后妃们跟之前其他王朝的后妃一样,都是自称妾身的,但是到了周皇后这儿就变了。

周国丈在周皇后成为信王妃正妃之后,便偷偷的给周皇后出了个馊主意,要求信王侧妃们学着民间被买卖的丫鬟一般自降一辈,在信王而前要“自称女儿”。

原本没有被穿越的信王殿下对于这个倒也没有什么,左右不过是个称呼罢了。

但是穿越者程序猿出身的崇祯皇帝不习惯——尤其是看多了1024一类的学习论坛,再看过东瀛的一些鬼父片子之后……

太羞耻了,这个绝对不能忍。

所以在崇祯皇帝跟周皇后分说了不许后宫之中出现这般称呼后,后宫之中的后妃们便已经自称为妾身了——比如后进宫的完颜玉卓。

只是田贵妃此时自称为女儿,却是有意戏弄崇祯皇帝。

在某次不可描述的事情正在进行之时,田贵妃忍不住自称了一句女儿,结果看过某些鬼父题材的崇祯皇帝……

见崇祯皇帝佯怒,田贵妃便笑道:“陛下饶命,妾身知错了,求陛下开恩哩。”

崇祯皇帝笑着指了指田贵妃,却又挥手命宫中伺候着的宫女们退了出去。

等到殿中的宫女们都退下了之后,崇祯皇帝才望着宫女们的身影,若有所思的问道:“爱妃宫中有宫女几何?”

田贵妃想了想才道:“宫女大概有四五十个罢?内侍也有二三十个。”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便接着道:“朕方才来时,便见到外面有许多的宫女和太监在伺候着。只要这许多人并没有什么事情做,实在是浪费。”

闻弦歌而知雅意,田贵妃道:“陛下可是有意放出宫女?”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朕正有此意。离家多年,他们又何曾能回乡去看一看?朕心中也有些不忍,不如放归一批罢了。”

田贵妃见殿中已经没有了宫女太监,便是连平日里跟在崇祯皇帝身后寸步不离的方正化也已经退了出去,便反对道:“陛下不可。

宫人之中,颇有一些是菜户,若是放归其中之一,则剩下的必然形单影只,心中岂不凄苦?

若是将两者一同放归,则宫女可嫁人,然则内侍如何娶妻?心中悲苦之下,若是生出了乱子,反而有损陛下的一番美意。”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心中却是盘算开了。

田贵妃说的这事儿没错,宫中的菜户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少。但是不放归一批,怎么显得自己仁德?

田贵妃见崇祯皇帝不言语,知道崇祯皇帝还是打着放归一批的主意,咬咬牙又开口道:“陛下可知为何明知选为宫女之后就再也难以出宫,却仍有这些多女子应选?”

崇祯皇帝好奇的道:“莫不是为了能吃上饱饭?”

田贵妃道:“何止吃上饭。哪怕是最低级的宫女,一年所得粮食,也能养活十数口人。

陛下就此发派出宫,岂不是断了她们的生计?她们家中的亲人又当如何?

还有那些内侍太监,原本就有许多是自行净身的,能入宫中本就不易,如今陛下将他们发派出宫,可曾想过他们的生计?”

崇祯皇帝这才暂时性的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忘了在哪本历史参考资料上面看过了,说是宫女太监不好当,想要进宫,少不得花银子托关系。

据江湖传言,老魏就是赌钱赌输了,这才手起刀落,净身进宫的。

原本还以为是扯蛋,如今从男贵妃嘴里听到这一点,看起来倒是真的了。

但是还是刚才那句话,为了多收买一些人心,不放归一批是不可能的。只要安排的好了,相信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等到了第二天的大朝会一散场,崇祯皇帝就匆匆忙忙的回后宫去了。

这一次,崇祯皇帝诏见的却是没有任何一个文武大臣,相反,只有魏忠贤,曹化淳等人。

看着躬身站在身前的几个太监,崇祯皇帝暗自感慨一番大家都不容易之后开口道:“朕闻,民间有自我阉割了以求进宫的?宫中还有许多对食的菜户?”

魏忠贤几人顿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位爷又想搞什么妖蛾子。

温体仁所料的不错。

他们这些人前脚出宫,后脚京中的流言就已经开始满天飞了。

比如国公们可以选择在海外开立公国后递减爵位传袭,每三代降爵一等;

比如内阁辅臣们也可以在海外买块地盘开立公国,但是由于是买的而不是如同勋贵一般打下来的,所以每两代就要降爵一等;

比如当今天子是真正的承天受命,乃天帝之子下凡。

还有崇祯皇帝的某些话,比如谁敢让老百姓不好过,朕就让他也不好过;

比如伟大的崇祯皇帝指示说,一切挡在大明身前的敌人都是纸老虎,一打就倒。

一天的时间还没有过去,诸如此类的传言就已经传的满城风京,京城之中尽人皆知。

外面的风言风语,自然有锦衣卫挑重要的和好玩的向崇祯皇帝汇报,这个倒是不怎么放在崇祯皇帝的心上。

左右都是自己命人放出去的风声,偶尔关注一下也就是了。

崇祯皇帝在头疼另外一件事。

穿越之前的崇祯皇帝倒是有过当爹的经验,但是那是个儿子。

儿子和女儿能一样么?

很显然,儿子是不能和女儿比的。没听说过女儿是爸爸的贴心小棉袄么。

至于儿子,儿子算什么?军大衣么?

年前出生的大明长公主朱靖雪如今已经快满百天了,崇祯皇帝开始头疼这乖女儿的封号了。

宗人府那边送来的封号,崇祯皇帝都不太满意。

坤兴,长平,长安,长宁,新安,太平,这几个是根据崇祯皇帝的要求用的吉祥字。

还有金州,辽南,平辽三个根据大明的传统依着封地而起的封号。

但是崇祯皇帝看了半天也没有满意的,尤其是长平公主和太平公主这两个封号。

平,平你妹啊平,朕的闺女必须是天使面孔魔鬼身材,迷死那些扑街。所以这两个封号划掉划掉。

坤兴公主是个什么鬼?大概原本的封号就是这个?这个不行,不吉利,划掉。

新安?长安?长宁?

也没有喜欢的。

犯了选择困难症的崇祯皇帝干脆把宗人府递上来的奏章扔到了一边——老子不选了,老子自己起一个。

然而历史小白的崇祯皇帝对于起名这事儿也不咋样——前世儿子的名字还是自己的老爹给取的。

想了半天没想出来个满意名字的崇祯皇帝干脆对着周皇后说道:“干脆,就封为靖公主。”

周皇后白了崇祯皇帝一眼道:“陛下当真是个有学问的呢。千年以降,何曾有过单字封号的公主?倒是那些藩王亲王甚么的有过秦王赵王呢。”

崇祯皇帝有些抓瞎了。

大明的公主封号,多是些长,平,宁,永,福,寿,安,康之类的字眼。

剩下的还有些以地名为封号的,诸如临安公主,宁国公主,汝宁公主之类的。

但是崇祯皇帝明显对于这种封号有些看不上眼——没一个配得上朕的乖女儿的。

但是周皇后说的倒也对,单字的公主封号也有些说不过去,还是两个字的好听一些。

但是长平和坤兴这两个封号是肯定不能用的。

一个是建奴给的,一个是原本的封号。

想了半天,崇祯皇帝才开口道:“这样罢,就封为宁德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