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平公主(4千字大章)

婚礼之后,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就得到了南京城破,狱中的“朱慈烺”乃是假冒的消息。一直以来苦苦支持她的精神支柱也算是垮了。

仅仅过了几个月,长平公主便在万念俱灰的哀怨中病逝,时为顺治三年,长平公主十八岁,此时还有五个月的身孕。

上面的这些情况崇祯皇帝这种历史小白是不清楚的,他所知道的,也不过仅仅是九难师太——渣某庸笔下武功高强,一心想要反清复明,最后不过是个笑话的尼姑罢了。

就算是如此,崇祯皇帝这个小白也能想得到原本历史上的长平公主下场必然不怎么好——被砍断一臂这事儿肯定是真的。

至于武功高强什么的,不是扯蛋么——武功高强还能被砍断一条手臂?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自己才是崇祯皇帝,历史上长平公主那悲惨的身世是不会出现了。

打定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看着有些走神的周皇后道:“皇后?”

周皇后一愣,回过神来道:“靖雪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听哩。”

崇祯皇帝也是笑道:“那是,朕又不是刘邦那种不读书的,皇长女的名字又怎么能取个不好听的?不仅如此,朕还要给她一大块儿的封地为了汤沐之地。”

周皇后闻言,便笑道:“陛下想好了靖雪的封号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建奴原本便跳不了多久,如果如今大明国内未平,朕一时腾不出手罢了。

如今毛文龙所部东江镇已经迫使建奴放弃了南四卫之地,朕便将南四卫之地封给靖雪孩儿,等朕平定了建奴,南四卫之地便是靖雪孩儿的汤沐之地。”

周皇后其实对于南四卫是个什么情况并不清楚,但是四卫之地的小大,隐隐约约也是有些概念的,闻言便劝道:“陛下还是慎重一些,四卫之地是不是太大了些?”

崇祯笑道:“大了些便大了些,左右待靖雪孩儿有了驸马之后便又收了回来,朕的皇长女,自然是要有些优待的。”

周皇后却道:“即使如此,那靖雪孩儿的封号呢?总不能是甚么辽东公主或者南四卫公主罢?”

崇祯皇帝却又抓瞎了。

取个名字已经为难了半天了,若不是看到下雪,临时想出来靖雪这两个字才算是应付过去,只怕还不知道要难为到什么时候。

如今一听周皇后问起了封号的事儿,崇祯皇帝干脆讪笑道:“这个么,待明日朕上朝了与宗人府议过了再定罢。”

周皇后正想再说话,客印月却是抱着朱靖雪进来躬身道:“启奏陛下,懿安皇后娘娘已经回慈庆宫去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从客氏手中接过了已经沉沉睡去的朱靖雪,挥退了客氏后才对周皇后道:“只怕皇后还没有好好看过靖雪孩儿罢?”

周皇后笑道:“可不是么?妾身生完这孩子只瞧了一眼便痛得昏了过去,还不曾好好看过哩。”

崇祯皇帝将小被子中的朱靖雪放在周皇后床头,笑道:“皇后可要好好看看,等长大嫁了人,心中想的可就不是咱们了。”

周皇后不理会崇祯皇帝这种逗闷子的话,只是睁着眼睛看着闭着眼睛睡沉的小人儿,却是满满的爱意充斥着心中。

崇祯皇帝见周皇后一副怎么看也看不够的样子,便笑道:“好了,朕今晚便在皇后这里安歇,好生的陪着你们娘俩儿。”

说完,崇祯皇帝便吩咐道:“传旨,让外面的人留下伺候的,剩下的都散了罢。”

等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之上,崇祯皇帝才对着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道:“朕昨夜喜得皇长女,已经赐名为朱靖雪,却还须宗人府好生替朕想一个封号,封地么,朕打算待平定建奴后,以南四卫之地为长公主的汤沐之地。”

等到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领命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口道:“现在,咱们再来议一议陕西那些贪腐害民之辈当如何处置罢。”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话中的杀意,便赶忙出班奏道:“陛下昨夜喜得公主,此时不宜大过杀戮。”

张嫣抱着孩子,见崇祯皇帝不断地望向坤宁宫,便笑道:“皇帝且先去看看皇后吧,莫要在这里耗着了,至于咱们大明的这位小长公主,待会儿哀家让客氏给抱进去。”

崇祯皇帝此时也顾不得甚么装面瘫来维持自己的皇帝形象了,反而如同一个邻家的毛头小子一般,讪讪地笑道:“那就有劳皇嫂了,朕先去看看周氏。”

张嫣点点头,便自顾低下头看着怀中的小婴孩逗弄了起来。

崇祯皇帝见状,也不再打扰,只是大步的往着周皇后所在的寝宫而去。

一路挥退了跪地的太监和宫女,崇祯皇帝便消消地来到了周皇后的床前。

看着周皇帝的贴身宫女在用干手巾擦着额头上的冷汗,崇祯皇帝便走上前去将手巾接了过来,止住了侍女想要行礼的动作,挥挥手便命她退了下去。

此时周皇后的脸色已经有些好转,只是眼睛还在闭着,额头上却不时地冒出来一些冷汗,显然是刚才生孩子之时疼的。

只是感觉刚才还在擦汗的毛巾停了下来,周皇后的睫毛动了动,却是睁开了眼睛。

崇祯皇帝爱怜地用手巾轻轻地将周皇后额头上的冷汗拭去,又按住了想要挣扎起来的周皇后,笑道:“辛苦皇后了。”

周皇后的眼角慢慢地溢出了泪水,哑着嗓子哽咽道:“是妾身无能,没有给陛下诞下麟儿。”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一边替周皇后拭去泪水,一边轻笑道:“男孩儿又有什么好的了?小时候不过是满地跑着气朕,待长大后有了太子妃,心中可还曾有你我?说不定还要惦记朕的皇位。

如此说来,倒真不如女儿好了,起码心里是疼朕的。等咱们的女儿长大了,朕再替她好好挑选个驸马。”

周皇后被崇祯皇帝一番“歪理邪说”给逗的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低声道:“陛下说的满地跑着气您,可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才会有的事儿,皇家又如何与百姓之家相同?”

说完,周皇后也是突然间想起来了孩子,便又问道:“孩子呢?陛下可曾想好了名字?”

崇祯皇帝笑道:“皇嫂在外面抱了一会儿,估计呆会儿就会让客氏抱进来。”

沉吟了一番后,崇祯皇帝才郁闷地道:“朕虽然之前也想过几个名字,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如今可是头疼了。”

周后后轻笑道:“陛下可也真是的,朝堂上那么多的饱学之士,让他们想了再挑一下不就行了?”

崇祯皇帝却是轻笑道:“笑话,朕和皇后的女儿,自然是咱们两个来取个名字,让他们取名字干什么?”

想了半天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的长女,自然是不同的,朕只希望等她长大之后,这天下便已经太平了。”

周皇后闻言却是暗自担忧。

这位爷自从登基之后,就变得有些不能按照常理来推断,万一给刚出生的女儿取了个朱太平的名字可如何是好?

幸好,崇祯皇帝也没有缺心眼到那个份上,接着道:“皇后知道不知道外面下着雪呢?”

周皇后讶异地道:“妾身还真不知道呢。”

这倒是怪不得周皇后。

周皇后感觉到腹痛要生的时候,外面还没有下雪,等到孩子都快生出来了,这时候外面才刚刚飘起雪花,周皇后又上哪里知道外面下雪的事儿?

崇祯皇帝轻声调笑道:“怪朕,刚才皇后在忙着给朕生乖女儿,又怎么知道外面下雪的事儿。”

正说着雪,崇祯皇帝却是顿了顿,突然对周皇后道:“朕想到了女儿的名字了。”

周皇后原本被崇祯皇帝说自己忙着生女儿的话给弄的满脸通红,闻言却也是好奇地问道:“妾身在民间之时曾听说有句俗语说是瑞雪兆丰年,陛下的长女在这雪天出生,倒还真是个好兆头哩。

只是不知道陛下想到了什么名字?莫不是什么雪啊太平啊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