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炊骨为薪,煮肉为食(4千字第一更)

同样在大堂中的张之极拱手应是,接着便派人去院中的假山底下开始挖了起来。

崇祯皇帝见张之极已经派人去了,只是屈着手指一下一下的敲着面前的案几,却不开口说话,一时间整个正堂便沉寂了下来。

随着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别说是本来就已经面如死灰的张辇了,便是守城有攻的赵平,再加上被崇祯皇帝从西安府召唤过来的唐王世孙朱聿键,还有张之极等人,都是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足足小半个时辰,整个正堂之中皆是无人说话,只有崇祯皇帝那手指轻轻敲在案几上发出的轻响,却是有如万斤巨锤,重重地夯在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连张之极都打算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时,张自明才大步走进了正堂,单膝跪地道:“启奏陛下,假山下的东西都已经挖了出来。”

崇祯皇帝还没有开口说话,却只闻得一股子尿臊味开始在正常之中蔓延,接着就听得噗通一声,正是延安府知府张辇再也承受不住这般无力的压力,跪到在地,两股间湿漉漉的,明显是已经尿了裤子了。

跪倒在地的张辇磕头如捣蒜:“陛下,臣有罪,臣罪该万死,求陛下开恩。”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道:“不着急,咱们先来看看到底有多少东西?”

张自明听到崇祯皇帝的话,便拱手道:“启奏陛下,假山下共埋十六个箱子,其中八个箱子之中,每箱有银百六十锭,每锭五十两,共计六万四千两。另有两个箱子,每箱有金三十锭,每锭亦为五十两,共计三千两,合银三万两。

其余四个箱子,两个装的乃是些一些古籍和玩物,另外两个装的则是自汉时起及至本朝的一些名人字画,其中价值,臣无法估量。”

等听完张自极所报的这些东西之后,张辇的脸色更显灰败。

就连此前一直不曾说话的朱聿键也傻了眼。

没错,大明的官老爷们想到弄到这么许多的东西,可不单单是有钱就能行的,就些一直都觉得自己不差钱的朱聿键都开始佩服这延安府的知府大人了——这捞钱的本地,当真是高明无比。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张爱卿,你来告诉朕,这其中可有错误?可曾有厂卫之人栽赃陷害于你?”

见张辇不说话,只是默认,崇祯皇帝例接着道:“方才你说让朕开恩,朕便想了想,到底能不能为你开这个恩。”

听着崇祯皇帝话语中戏谑的意思,张辇已经是万念俱恢,就算是脑中已经一片空白,张辇也知道自己这回是完蛋了,而且是妥妥的九族一起完蛋。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淡淡地道:“可是不成啊。都说朕是天子,乃是代天牧民,这天下百姓便都是朕的子民,你害了他们,你让朕怎么对你开这个恩?

当然,就算不顾及这一点,朕想要对你开恩,那你让被朕剥了皮的前首辅大臣黄立极怎么想?让其他被挂在竿门与黄立极为伴的大臣们怎么想?”

话音一转,崇祯皇帝却又笑道:“你看,朕都气糊涂了不是?他们已经都不用想了。”

见张辇已经是认命的样子,崇祯皇帝才从椅子上站起身来,绕过案几,来到了张辇的跟前。

张辇看着崇祯皇帝的鞋面,也干脆放弃了求饶的想法,反正自己是死定了,倒不如留得些读书人的体面罢。

崇祯皇帝却突然抬起脚狠狠地踹向了张辇,直将张辇踹得翻了个跟头。

突发的变故让刚刚随着崇祯皇帝起身而从凳子上站了起来的朱聿键一愣,见同样站着的张之极和方正化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朱聿键只得拱手道:“陛下息怒,龙体要紧。”

崇祯皇帝却是不理会朱聿键的劝说,只顾着一脚接一脚的踹向张辇,边踹却是边骂道:“王八蛋!大明何曾亏待了你了?高官得作,美妾得取,俸禄银子可也没少你一分?

如今你他娘的逼得延安府大乱,你就不怕灾民进城后把你给煮来吃了?等到吃完了你,这些吃红眼的灾民是不是就该冲进京师把朕也吃了?!”

崇祯皇帝正在边踹边骂,却听得门外小太监通报道:“启奏陛下,延绥副总兵官杜文焕觐见。”

高迎祥和王和尚带着收扰完的溃军一路北上跑了,紧赶慢赶结果还是晚了两天的崇祯皇帝一下子就扑了个空。

本来在过了野猪峡时,崇祯皇帝便收到了战报说高迎祥叛军在攻打延安府。

历史小的崇祯皇帝不知道高迎祥原本历史上是怎么发家的,但是只要是提到高迎祥这个名字,崇祯皇帝便有股抑制不住的激动。

不激动不行啊,李小哥没找到,别他娘的是已经投奔了高迎祥吧?

所以抱着早点儿怼死高迎祥,早点儿解决到快递李小哥的心思,崇祯皇帝干脆带着一万五千骑狂奔向延安府,等到了府城下才发现一场大戏都散了场了。

暗骂了一声彼其娘之,崇祯皇帝也只能率兵先进了延安府——没说的,延安府选择的人比西安府的还要多,这事儿得问问,不问清楚了可不成。

延安府,府衙后院的正堂之中。

看过延安府锦衣卫千户所的密报之后,面沉如水的崇祯皇帝看着眼前恭恭敬敬站着的延安府知府张辇和行都司指挥使赵平,屈指敲了敲桌子,崇祯皇帝吩咐道:“诏巡按御史李应期,湖广副兵备道马茂才前来见朕。急诏延绥副总兵杜文焕回延安府前来见朕,所部兵马由京营暂行看管。”

一直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的方正化躬身应是,接着便命人去传召崇祯皇帝刚才说的这几个人。

待到巡按御史李应期和湖广副兵备道马茂才来到巡抚衙门的后院见到崇祯皇帝后,却是发现了崇祯皇帝的脸色不善。

二人心中咯噔一声,也不知道自己是哪儿惹得这位爷不高兴了,心中忐忑不安地向崇祯皇帝见礼问安之后,便站立在一旁,等候崇祯皇帝问话。

若说在场之人,唯有延安府知府张辇心中暗自高兴不已。

这李应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惹到了皇帝,只消自己在旁边敲敲边鼓,不所此人不除,到时候,谁还能来参奏自己一本?

果然,崇祯皇帝开口问道:“李应期?”

体态宽硕的李应期硬着头皮应道:“臣在。”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接着道:“朕看你是万历丙辰年间进士?”

李应期闻言,颇为有些摸不着头脑,也不知道崇祯皇帝怎么突然就想起来问这个:“启奏陛下,臣正是万历丙辰年间进士。”

崇祯皇帝又嗯了一声,接着问道:“你升迁陕西巡按御史的时间也不短了,你来跟朕说说看,眼下的民变到底因何而起?又当如何而治?”

李应期斟酌了一番后,拱手道:“启奏陛下,陕西之地连年凶荒,灾以继灾,至今岁则酷烈异常。

至陛下御极,崇祯元年三月至今,数月不雨,以致于秋,三伏亢旱,禾苗尽枯,赤野青草断烟,百姓流离,络绎载道。臣尝便衣出行,所经之处,灾民数百成群,拥道告赈。

及且延安之宜、洛等处,西安之韩城等属,报有结连回罗,张旗鸣金,动以百计。白昼掠,弱肉强食。盖饥迫无聊,铤而走险。与其忍饿待毙,不若抢掠苟活为上。”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李应期,嗯了一声后道:“那你说说看,如今延安府、西安府皆有饥民揭竿而起,又当如何治之?”

李应期斟酌一番,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大明自有国法,纵然再有天灾之因,然则诸贼反叛却是事实,臣以为当进兵围剿,早早灭之为宜。”

崇祯皇帝却是意外了。

这李应期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一个御史,此时不应该为民请命?不应该求自己从轻处理?再说些甚么只诛首恶以彰显天恩浩荡一类的话?

如今倒好,这家伙直接要求大军围剿,尽数灭掉?

这个灭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大概的意思就是只要选择了的家伙们,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送去见阎罗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