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留笑了起来,问道:“比之赵国中原美酒如何?”
文凉山想了想,道:“芳香犹有过之,但却失之醇厚,论风味独具一格,但老夫还是喜欢邯郸烈酒。”
优留有些遗憾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向往的表情:“若是有机会的话,真的想要亲自品尝一下文夫子所说的邯郸美酒才是。”
说起这个文凉山的故事,其实也是很有几分传奇色彩在里面的。
他是被一名匈奴的牧民偶然在大漠的边缘发现的,然后在这名牧民的家里当了半年的牧奴。
半年之后这名牧民带着文凉山这个牧奴随军参加了龙城匈奴内讧那一战,正是在那一战之中文凉山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智慧脱颖而出,并且向当时还是兰氏高层贵族的优留献上了支持乌维单于的计策。
文凉山的这一计改变了匈奴的历史,也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命运。
优留采纳了文凉山的计策,全力的支持了当时并不被人看好的乌维,最终在四天血战后乌维大获全胜,优留作为当时乌维最铁杆的盟友理所当然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成为了匈奴实际上的第二把手人物——右贤王。
从那以后,文凉山就成为了优留的谋士,并且在攻伐西域的这几年之中不断的献计献策,让优留的力量一步步的壮大了起来,终于成为了如今匈奴位高权重、就连乌维单于也不敢轻易撕破脸皮痛下杀手的人物。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优留对于文凉山异常敬重,不但尊称为夫子,更是在有空的时候就跟着文凉山学习赵国文化和语言,其好学和勤奋程度让许多人都十分意外。
文凉山笑了笑,放下了手中的青铜酒爵,正色道:“眼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大王已经错失一次机会,万万不可再错失第二次机会了。”
优留看着面前的文凉山,缓缓说道:“夫子还是希望本王归降赵国?”
文凉山点了点头,道:“大王,如今的匈奴已经远远不是赵国的对手,大王又何必要执意和赵国作对?只有归降赵国,才能够真正让匈奴的子民们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且一旦大王率领匈奴归降,那么将来大王必定是世世代代富贵无穷尽,难道不比在这漠北苦寒之地要更强吗?”
优留沉默半晌,突然开口道:“优留曾经听说在赵国之中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组织,名为‘胡衣卫’。这胡衣卫专司刺探情报和间谍潜伏之职,为赵王攻灭中原诸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敢问夫子,可是胡衣卫中人?”
匈奴中军阵。
呜呜的号角声还在不停的吹响,匈奴军队的集结基本已经要完成了。
乌维单于精神奕奕的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被诸多匈奴贵族们簇拥着,注视着不远处的赵国骑兵方阵。
“呵,赵国人……”乌维单于的嘴角微微的扯动了一下,露出了一丝冰冷的笑容。
这十年来和赵国人的几次大战,对于乌维单于来说绝对都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不仅仅是失败,还有许多忠诚属下和亲人们的死去。
乌维单于的两个亲哥哥、几个表亲兄弟以及他的大儿子都死在了和赵国人的战争之中。
一想到这些亲人的面容,乌维单于就不由得微微的抓紧了手中的马缰。
而在乌维单于的身边,诸多匈奴将军们神色各异。
乌维单于缓缓的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匈奴将军,突然开口问道:“右贤王呢?”
没有任何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乌维的眉头皱了皱,道:“去,把他叫来!”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乌维单于的语气之中带着显而易见的怒意。
不过这也很正常,赵国人都大兵压境了,乌维单于的召集令也早早就发出去了,结果优留到现在还磨磨蹭蹭,这是想干嘛?
在这一刻,乌维单于突然又有些怀疑自己先前对于优留的判断了。
“或许当时应该果断的下手将优留铲除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