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还听说,有一位亚卿暗中收受箕子朝鲜王所送的美人和财物,因此在朝议之中大力反对太后派军出征箕子朝鲜的意见。”
“臣更听说,有一名中大夫借助自己曾为渔阳城守的便利,暗中和东胡人进行贸易,所获利润极其不菲,由此在武阳城中建起了一座极为奢华的宅邸。”
“臣又听说……”
乐间不停的一桩桩一件件说了下去,每说一件就会有一名在场的燕国老臣脸色大变身体颤抖,个别人看上去更是似乎要马上就晕倒过去。
足足过了半天之后,乐间才将所有的事情都全部说完,接着对面前的燕太后行了一礼,道:“回太后,臣的话说完了。”
大厅之中一片死寂。
燕太后的脸上露出了怒容,将目光转向了那些几乎已经要无地自容的几名燕国老臣,沉声道:“诸卿,这昌国君的话可都属实?”
虽然燕太后年纪轻轻,但是却已经和其母赵威后一般有了一种威严的气势,这么将目光一扫之下几名燕国老臣立刻就感到了强大的压力,忍不住纷纷跪地求饶。
“太后,老臣知错,老臣知错了,请太后饶命。”
“太后,老臣也是一时糊涂啊,请太后看在老臣忠心耿耿的份上恕老臣之罪。”
“太后,……”
大厅之中一时间充满了求饶之声。
燕太后俏脸寒霜,完全不敢相信这些一个个看上去如此忠心为国的所谓老臣们竟然能够做出这些事情,有心想要大发雷霆,但最终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冷冷的说道:“好了,汝等都先下去吧。”
几名燕国老臣再无之前的威风,一个个灰溜溜的离开了这座大殿。
燕太后看向乐间,目光在乐间脸庞上的几处小伤口上停留了一下,这才用远较刚才要温和许多的语气问道:“真的打不赢了?”
乐间低下了头,道:“回太后,是臣无能。”
燕太后幽幽的叹了一口气,道:“老妇和赵王乃是一母所生,他的野心老妇是知道的。本以为他不过乃是志大才疏之人,却想不到赵国竟然能够在他的手中发展的如此境地!所以现在就只能够和赵王议和了罢?”
乐间十分艰难的点了点头,道:“回太后,割地求和应当是唯一的办法了。”
大殿之中又是一片寂静。
良久之后,燕后的声音再一次的响起了。
“既然如此,那汝还在等甚么呢?今日便向邯郸派去使者吧。”
蓟都。
虽然燕国官方想要刻意的隐瞒,但是战败的消息还是在悄无声息之间传遍了整个宫城。
整座燕国宫城之中一片寂静,宫人们就连走路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如同猫儿一般,说话的时候更是细声细气,唯恐被哪位路过的心情不好的贵人听见,然后被活活打死。
毕竟这种事情可不是没有先例,自从前几天开始,被太后杖责而死的宫人和寺人加起来已经整整有八个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响起,在寂静的宫城之中很是刺耳。
几名正好路过的宫人们纷纷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到底是谁如此的大胆,竟然敢在宫城之中纵马狂奔。
等到看清楚来人之后,他们脸上的愤怒立刻就变成了惶恐。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燕国最具权势的人物,年纪轻轻就已经出任相邦的昌国君乐间。
此刻的乐间身上依旧穿着一副大将军盔甲,整个人看上去风尘仆仆,甚至显得有些狼狈。
乐间一路疾驰到大殿台阶之下,这才翻身下马。
“昌国君!”
“见过昌国君!”
宫人们和守卫在大殿之前的士兵纷纷朝着乐间躬身见礼。
乐间嗯了一声,点了一下头就算是回应了,随后迈步登上了台阶,朝着上方的大殿走去。
进殿无需通传,放眼整个燕国只有乐间能够拥有这种特权。
刚刚走进大殿之中,一句十分尖锐的话就传入了乐间的耳中。
“太后,昌国君连战连败,此刻已经不是继续支持昌国君任性之举的时候了,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燕国可能便会亡国啊!”
“太后,老臣恳请太后为燕国着想,立刻解除昌国君兵权,派遣使者前往邯郸和赵国和谈!”
乐间站在门口远远看去,发现原来是几名白发苍苍的燕国老臣子正在拼命劝谏着,坐在上首的燕太后一张俏脸上满是寒霜,一言不发,也不知道心中是如何想法。
乐间冷笑一声,突然开口道:“燕国还亡不了!”
乐间这一开口,所有人都闻声转头,这才发现了乐间的存在。
几名老臣的脸上都不约而同的露出了震惊的神色,看着乐间的目光都颇为怪异,毕竟说人坏话被当场抓包这种事情的确是有些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