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胜利的匈奴人(第一更)

战国赵为王 熙檬父 3534 字 11个月前

“来,为了我们的胜利,让我们一起喝了这一杯酒!”满脸络腮胡的都隆奇单于豪迈无比的大笑着,举起了手中那个由月氏贺兰翕候的头盖骨所制成的酒杯,朝着面前的军须靡致意。

坐在都隆奇下首,脑袋后方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军须靡同样微笑着举起了手中的白骨酒杯:“能够和单于一起击败月氏人,是我们乌孙部落的荣幸!”

两人同时举杯将杯中的美酒一饮而尽,随后相视大笑。

都隆奇单于眯着眼睛,盯着面前的军须靡笑道:“月氏人的失败如今已成定局,不知道乌孙部落接下来的打算如何?”

军须靡心中微微一动,知道这是开始讨论瓜分地盘的时刻了,于是他不露声色的对着面前的都隆奇笑道:“乌孙和匈奴乃是兄弟,自然是听从兄长的安排。”

这就是将瓜分月氏人地盘的权力让给了匈奴人。

其实不让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现在的匈奴人在俘虏了这么多月氏人之后已经膨胀到了差不多十万部队的规模,远远不是只有两万人马的乌孙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谁强谁做主,这是草原上通行的最高准则。

都隆奇单于哈哈一笑,显然对于军须靡的识趣感到非常的满意。

又斟满了一杯酒喝完,都隆奇单于这才缓缓的对着军须靡说道:“既然如此,那么你我之间便以焉支山为界,焉支山以东归我,焉支山以西归你,如何?”

“焉支山?”军须靡闻言微微一愣了一下。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的话,那么乌孙人只能够获得大约五分之一的月氏人土地,而且还是最为鸡肋的那些,绝大部分丰饶的草原统统都被匈奴人所有。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一丝怒色在军须靡的脸上闪过,但是这位乌孙的首领很快就掩饰住了心中的怒火,反而露出了笑容:“既然单于都已经分配好了,那么我们乌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很好!”都隆奇单于哈哈大笑,再一次的举起了酒杯:“让我们为了匈奴和乌孙之间的友情而干杯!”

军须靡同样举起了酒杯,强笑道:“以天神的名义,祝福匈奴成为整个草原的支配者!”

都隆奇单于笑着点点头,突然道:“对了,为兄不日便将引兵东进,追杀韦希什卡的任务就要交给贤弟了。”

“东进?”军须靡的心中微微打了个突,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单于莫非是想要进攻赵国?”

都隆奇单于哼了一声,道:“那是自然,赵国人在数年前击败了我们匈奴,那是我们匈奴人的耻辱!这样的耻辱,只有用鲜血才能够洗清!我会率领我的人马在这里休息半个月,半个月之后便会开始进攻赵国,让赵国人明白我们匈奴的强大!”

都隆奇单于的话掷地有声,显然对于这一次战争的胜利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燕国,汾门城。

二十万燕国军队背靠着北易水据守在这里,牢牢的阻挡着准备从此地北上的三十万赵齐联军。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城外的积雪才刚刚消融不久,泥泞的土地颇为难行,或许这便是赵齐联军并没有立刻开始进行攻城的原因。

紧张的气氛自从城池被包围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悄然的在这座城池之中蔓延着,毕竟过去数年以来燕国在和赵齐两国之间交手的战绩并不足以让城池之中的燕国军民感到安心——虽然对齐国还偶有胜利,但是燕国对上赵国的时候就是不折不扣的全败了。

更何况以如今赵国的强大,任何一个国家在面对赵国的大军之时都会本能的感到畏惧。

年轻的燕军主帅乐间站在汾门城的城头,静静的注视着西南和东南方两座大营,这两座大营延绵不绝在汾门城外犹如两条巨龙首尾相连,充斥着乐间的所有视线。

在乐间拒绝了来自赵国的拉拢之后,燕太后和乐间都已经知道一场大战难以避免。

于是蓟都之中立刻就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动员令,燕国各地的官员们在上峰的死命令之下以最高效率飞快的行动了起来,仅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征召了并组成了一支二十万出头的部队进驻了汾门城。

这已经是燕国国内最强大的、可以说是倾尽所有的一支军事力量了,如果这一战败北的话,那么燕国境内就真的是完全任凭赵齐联军驰骋纵横了。

对于这一点,乐间心中清楚,并且相信在城外那座大营之中的庞煖和匡梁也很清楚。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赵齐联军才在这座城外做出了要一战定胜负的姿态,摆明了就是要以这一次的攻城战来彻底的瓦解掉燕国之中的防御力量。

一名看上去颇为稳重的燕国将领站在乐间的身边,多少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昌国君,敌军来势凶猛,这一战想必会十分艰苦啊。”

乐间微微点头,道:“艰苦是必然的,但赵齐联军行无道之征,必然为诸侯所谴责,只消在此守卫至冬天,赵齐两国自然退兵。”

乐间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苦涩。

要知道如今春雪方融,正是燕国境内最佳的春耕播种时刻,然而大量青壮聚集此地,加上战火纷飞的现实,今年的燕国想必将会迎来一个歉收之年了。

即便能够成功守下来,那也是一种对于燕国的极大削弱啊。

乐间的心中其实非常的清楚,这一战燕国能否从赵齐联军的兵锋之下生存下来,除了自己必须要死守此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得到援军。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以燕国自己的国力对抗齐国其实都是一件颇为勉强的事情,更不要说再加上一个巨无霸赵国了。

乐间几乎向所有国家都派去了使者,希望能够求得援军来拖延赵国的兵锋,但说实话就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会有哪些国家响应他的求援请求。

“总之,尽人事听天命罢。”乐间看着城外已经开始集结的两支敌军,心中默默的想道。

站在乐间身边的那位燕国将军就没有乐间这么坚定了,毕竟在他看来,如今的燕国如此的羸弱而赵国却如此强大,面对着赵国的兵锋,难道真的会有援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