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夫当年给的那笔钱还有五十万,分文未动。
苏家兄妹都有一个特征,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总是躲避。
苏海也是,读书不行,他就不读了;生意失败多次,他不敢再拼,生怕把孩子的学费拼没了。
如今的小妹,不再是以前那个好说话的小妹,他的钱要悠着点花。
不过,他始终不信小妹会见死不救,所以安心地把钱存进银行生利息。店里的生意全权交给邓秀娟打理,自己依旧过着悠闲的生活。
得知小妹来电,他板着脸接过手机放在耳边,喂了声。
“看视频。”邓秀娟就站在一旁,见状提醒他,并马上帮他把手机拿远一些。
于是,亲哥那张熟悉的老脸出现在苏杏的眼前。
“今年又不去检查?你不要命了?”苏杏薄恼。
“检查不用钱啊?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不用做有得吃?”对于亲妹子,苏海很不客气地喷道,“要真的有心就掏钱,否则别bb。饱汉不知饿汉饥,假惺惺。”
成功地把小妹气得挂机,苏海把手机还给婆娘继续看打牌。
邓秀娟:“……”
好好的一个跟小姑言归于好的机会,生生被男人作没了。
唉……
说回苏杏那边,挂了电话之后,心情很快平复下来。
“怎么样?有迹象吗?”她问。
婷玉就坐在旁边,想起刚才看到的那张脸,蹙着眉,微微摇头。
“没有,看他的神色,前几年发现的高血压已不见症状。估计吃过你寄回去的药,降了。”那些药是她开的。
正因为有效,所以苏海认定她送的全是好东西,全部留给孩子。
这个消息无法判断好坏,苏杏略感失落。
“要不,我们回你老家看看?”婷玉见状便提议。
“不用了,”苏杏长叹,“随缘吧。”
她连亲哥晕倒住院都不闻不问,在外人眼里已够冷血的。而她和少华都有敌人藏在暗处,要防着点。
兄妹一场,该提醒的话都说了。
做不做是他们的事,不必再有实际牵扯。
一群人在村里村外展开地毯式搜索,但在村民眼里却是在灭四害。
邻里间奔走相告,苏杏正在婷玉家。
最近病患不多,看病地点在青砖大屋。
闻讯,她忙给柏少华打电话,叮嘱他等那些人灭到自己家附近时多喷喷围墙外的树丛。
“知道了。”电话那端的柏少华温声说。
他的声音总能让她安心,等结束通话,正好最后一名病患离开。
白姨和朱姨她们正在山上茶亭喝茶聊天,不在家,正好趁了苏杏的意。
“姐,趁没人,帮忙看看我哥的身体状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亲哥苏海真的有病,或许已有迹象?就算医院检查不出,婷玉的那双眼睛也挺厉害的。
哪怕是猝死,身体之前应该也有征兆,只是被当事人忽略了。
“别急,先等等。”
婷玉说着,用粉笔在院门口的一块小黑板写下:有事外出,请明早八点再来。
然后,她不紧不慢地在院里清洗双手,苏杏心急火燎地帮她打扫院里的卫生。
一通忙碌后,苏杏把婷玉拉进屋里关上大门。
“瞧你急的,不是还早吗?”还有几年时间呢,婷玉嗔道,“他有没按你说的至少半年查一次?”
苏杏一撇嘴,“拉倒吧,他才不会听我的话。”
自从柏少华帮她把那80万还给苏海,兄妹俩决裂了似的不曾通过电话。
苏杏每隔两三年在清明节回乡扫一次墓,偶尔碰见大哥携着新嫂子和侄子们。
互相视而不见,更不曾说过半句话。
族亲们见状,纷纷劝说苏杏让她别跟亲哥呕气。毕竟是唯一的娘家亲兄弟,是血脉相连的亲哥。
这些话说多了,苏杏嗯嗯地应付着,没有实际行动。
倒是那苏小峰和白富美挺有礼貌的,每年的清明节都要回乡一趟。
这位大侄子对她很客气,侄媳妇白富美在婆婆王彩霞的撺掇之下,想对这唯一的姑姑热情些,但见她神色冷淡便作罢。
用白富美的话说,都是父母生养的人,凭嘛要对姑姑卑躬屈膝?
对嘛!做人要有骨气。
苏杏十分赞同她的话,一直跟亲哥、大侄子他们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