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晋江独家发表

宣华郡主略一颔首:“林娘子远道而来,你们可要好好招待她。”

说罢,抬起头,焦急地望向树梢。

林鸢循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枚风筝挂在枝头,任凭宫人们如何拖拽,都无法将它扯下。

最终,宫人放弃,叹息道:“郡主,您且稍等,奴婢去拿竹竿。”

“郡主,臣女可以替您取下来。”林鸢自告奋勇,估量这棵树的高度,于她而言全然是小菜一碟。

宣华郡主一怔,刚要作答,突然,疾风划过,有人已捷足先登掠上树梢,三两下解开风筝抛给宫人,揶揄道:“林娘子虽有本事,但这种事情岂能劳烦客人出手?”

那是个比她稍大一些的男孩,此时,他悠然地坐在树枝上,宫人们已跪了一地:“岐王殿下。”

林鸢正待跟着下跪,却被他制止:“不必多礼。”

他似乎没有见过会功夫的女孩,好奇道:“你真的可以上来吗?”

林鸢闻言,当即提气纵身,如一只轻盈的燕子,转瞬来到他身边落座。

“好身手。”慕濯忍不住击掌赞叹,“久闻林将军大名,虎父无犬女,你颇有令尊之风。”

“殿下谬赞。”林鸢嘴上客气,心里却乐开花。她自小亲生父母双亡,旁人得知,难免都会感叹一句可怜,但她却不以为然,她本就对他们没有多少印象,现任父母视她如己出,从未苛待她分毫。

故而她听人如此夸赞自己,对他也生出些许好感。

这时,透过茂密的枝叶,她看到一个身影前呼后拥远远走来,正打算下去见礼,却听他道:“那是个喜欢没事找事的,不必搭理他。林娘子,往后你进宫,看到这人,尽量绕道走,他自视甚高,瞧不起你们这些武将家的子女,定会仗着身份与你为难。”

林鸢想起父母的教诲,猜出那位便是皇长孙卫王,按说尊卑有别,她本该老老实实行礼,但不知为何,却听从岐王所言没有挪动。

他既轻视武将,她又何必给他好颜色?再说,岐王要她如此,她也算是遵循他的命令。

果不其然,卫王一走进,先是端起兄长的架子,指责宣华贪玩,觉察到树上还有人,顿时瞪大眼睛:“阿弟,你自己顽劣就罢,怎能带着林娘子一个女儿家爬树?”

慕濯却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有恃无恐道:“阿兄既对我不满,大可去祖父那边告状,看他会如何处置我。”

“你……”卫王许是知晓皇帝偏心,一时间涨红了脸,身边内侍附在他耳边低声安慰几句,他才悻悻作罢,没好气地拂袖而去。

林鸢却听得清楚,是说她这武将家的女儿没教养,劝卫王不要自降身份跟她一般见识。

对方是皇孙,远非她一个臣子之女能冒犯,她无从辩驳,不觉有些来气,但突然,身畔有什么东西飞出去,卫王脚步踉跄,捂着后脑勺一声大叫,怒目回视。

慕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手,装作若无其事地与林鸢闲聊,林鸢的反应极快,迅速避开卫王的目光,取出一把精致的弹弓给他看。

卫王气得直跳脚,又觉得自己以寡敌众难免吃亏,脸上青红交加,最终大步流星离开。

两人这才先后落地,宣华郡主掩唇而笑,邀请林鸢与她一同去放风筝。

林鸢欣然答应,旋即看向慕濯,由衷道谢。

这次之后,三人熟稔起来,林鹤云受封大将军,定居京城,林鸢也时常应邀进宫,与新结识的同伴玩乐。

早几年,三人还是形影不离,但不知从何时开始,慕濯会避开宣华,单独约她出来,上元节带她去夜市赏灯,或是上巳携她去城郊踏青,得知她礼佛,还陪她去慈恩寺上香放河灯。

情窦初开的年纪,他虽未明言,她却已经隐约有所觉察,心想,如果他肯求娶,她就请父母同意,尽管她也不懂情爱,但想到以后能与他朝夕相见,就像父母那样,她满心皆是欢喜。

他十五岁那年,她十三岁。

上元夜,他和她照例翘了宫宴,神不知鬼不觉地乘车出宫。

集市灯火如昼,白雪纷纷扬扬落满他的发丝与眼睫,他变戏法似的取出一支并蒂莲发簪,神色间有着些许忐忑与不确定,嗓音却温柔而和缓:“阿鸢,我到林家提亲,你嫁给我可好?待你及笄,我就迎你过门,往后每天,我都会亲手为你绾发,不知……你是否愿意。”

她望着他星光熠熠的眼眸,半晌,微笑摇头,却在他怔忪之际抽走发簪,打趣道:“我才不要让你绾发,你的手艺肯定比不过青榆和丹桂,到时候我怎么出去见人?”

说完,她面红耳赤转身逃开,他却立时反应过来,三两步追上,扣住了她的手。

那是她第一次与他有如此亲密的举动,她心跳急促,整个人却飘飘然,仿佛身在云端。

翌日,她在府中左等右等,直到父亲归来,告诉她皇帝答应为她和岐王赐婚。

这些年,父亲在朝中声望日重,原本孟家也想拉拢他,提议让卫王迎娶她为妻,但岐王却先行一步,还不忘对卫王冷嘲热讽,要他有本事当面问问林娘子愿意嫁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