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谈写作(五十五)《大高潮(上)》

所以,仇人后面再次聚首就是一种必然,有崆峒派,有少林寺,有峨眉派,有武当派,还有华山派,昆仑派等等。

101将其称之为:b点

a(因)-b(果)

确定了a,b两点,中间用什么去填充?

如果懂得大高潮和铺垫的原理的话

大高潮是解决矛盾,铺垫是造势,让人物间矛盾加剧,换句话说,让这帮人再狠狠欺负张无忌

因为a点的矛盾,直接在b点解决了,读者会觉得,我擦,不给力啊!

所以从a到b,一直铺垫这种复仇的情绪

那么再细看

和少林寺的仇恨怎么来的,当时张无忌被玄冥二老打伤,张三丰抱着他去少林寺求易筋经,少林寺的秃驴闭门不让他进,气得张三丰没法子

这一笔,是铺垫和少林寺的仇

然后呢,还不够,少林寺有个圆真,就是金毛狮王的师父,这个大奸人,隐藏在少林寺,这也加大了读者对少林的仇恨

少林的仇恨至此,铺垫完毕。

再来看崆峒派,这三个糊涂蛋,修炼七伤拳,各个练得有伤

他们跟张无忌的义父金毛狮王都是有仇的

还有张无忌在雪山被人骗,放狗去他身上咬,那伙人也去了光明顶(昆仑派何太冲夫妇)

胡青牛,那个见死不救的医生,教张无忌学医术,他和华山派掌门鲜于通也有仇,此人玷污了他的妹子,后来胡青牛死了,这个仇就没人给报了,胡青牛对张无忌有恩,自然读者希望张无忌替他报仇,伸张正义。

多的情节不说了,基本上张无忌从a点消失,直到b点出现,整个过程是冒险,提高实力,同时也是跟这帮仇人酝酿仇恨的过程

金庸每一笔情节都不是废话,他都是为了b点大高潮爆得爽而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