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三年的发展,郑家已经在占城国原来的国土上站稳了脚跟。
占城与周边的暹罗和马来半岛的情况大致相同,该地区的华人人口比例超过了百分之十五,华人是占城的第二大民族,因此郑家依靠华人在占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郑家吞并占城后,曾与北部的安南阮氏发生过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双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试出了各自的斤量。
结局是阮氏不敌郑芝龙初步装备了天策军三七式步枪的军队,而缩回了北方。
郑芝龙不是李自成,其战略眼光比文盲李自成高出了不少。他知道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消化和吸收既得成果,将占城治理成为自己向中南半岛扩张的可靠和财赋,才有财力购买更多的天策军武器,武装自己的军队,向外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所以郑军在占城西北部再次打赢了前来窥视的真腊国军队,却没有趁胜追击,而在埋头搞发展。
郑家是海上世家,其另一大主营业务是海上运输。南洋地区已被天策军海军掌控,剿灭南洋地区的海盗成为天策军海军的日常训练项目,所以在南洋干海盗早已没有前途,因此郑家是该地区范围内最大的私营海运商。
新加坡、望海城和纳土纳岛所构筑的海上防御网,主要是应对可能的来自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反击。
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有总吨位六百万吨的海船,其真正的战舰数量不会超过一百艘,并且分布在世界各地。
荷兰人揆一舰队的覆灭,几乎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二分之一的军力,荷兰人亚洲范围内的战舰几乎损失贻尽,仅存在印度的十几艘战舰了。
荷兰东印度公司需要时间恢复战力,荷兰国家海上力量中,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海上力量大约占了三分之一。
根据俘虏的情报,荷兰全国战舰总保有量在二百八十到三百艘之间,居欧洲第一,当然也是世界第一。
在南洋,荷兰人已经损失了五十多艘,而荷兰人也不可能倾全国之力,横跨万里来亚洲寻仇。其中的原因一是国力消耗大,二是荷兰在欧洲不但有敌人,还有不少潜在的敌人,如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