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日,左良玉见有机可乘,于是继续东进顺势拿下了无人防守的潜江县城,同时向朝廷请功,称歼灭献匪三万人,收复潜江。
谁知正中了李定国诱敌深入之计,小小的潜江县城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军队,左良玉部遂分驻于城内城外。
这时张献忠部两万多骑兵突然杀出,截断了左良玉落在后方辎重部队,随即义军四起向左军杀来。
左良玉措手不及,损失惨重,经一日鏖战,堪堪稳住了阵脚,此时左军已伤亡了三万多兵马,又被义军围困在以潜江县城为中心的丘陵和湖泊河流之间。
潜江地区河流湖泊众多,为丘陵地带,不利于大兵团行进和迂回,正是李定国围困左良玉所选定的地点。
打掉其辎重部队,就是为了让左军后继乏力,最终崩溃。
左军毕竟有二十万人马,义军根本没有能力一口吃掉,所以只能选择围困战术。
围困左军的主力正是以革左五营为首的约二十万义军,两方兵力基本相当,而义军先期占了地利,左军突受打击,士气低落。
随后侧击襄阳官军的约五万义军再次连夜长途奔袭,彻底堵住了左军的去路,此时包围左军的义军已达二十五万众。
打掉左良玉,官军将会全部崩溃,张献忠进行了一场豪赌。
他的自信心正是来自于有十多万跟他转战千里,锻炼出来的精锐部队,这些人都有一双铁脚板,长途行军不在话下,所以义军能在局部形成兵力优势。
李定国之所以选择左良玉,是因为拿下左良玉就等于拿下了武昌,武昌乃大明中部最大的城市,其中的资源和财富可想而知。
而且左良玉的兵马别看是最多的,其实成分不比义军好多少,说是土匪也不为过,这样的军队意志并不坚定,一旦失利,很容易崩溃。
左良玉被困,可吓坏了丁启睿,这样的责任是他承担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