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能投降后,马士秀、杜应全等流寇也都跟着投降了。这时候的张献忠非常的苦逼,用教材上的话来说,“革命事业”进入了低谷。
走投无路的张献忠一看,得!咱也投降吧!
崇祯十一年四月,张献忠率领三四万人接受朝廷诏安,呆在谷城,当他的县长。身份从著名的造反人士转变成明朝体制内的干部,华丽的转身。
张献忠接受招抚后,看见招抚事业颇见成效的熊文灿,真是春风得意,之后继续高举招抚大旗,什么一丈青,什么小龙王,什么一条龙,那真是来者不拒,通通招抚。
至现在,崇祯十一年十月,国内的剿匪形势在熊文灿的招抚精神的感召下,竟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自成奄奄一息,刘国能投降,张献忠当了谷城县长。其他的造反队伍,都是小股,而且被打的不成样子。根本就没有崇祯九年的那种造反高潮的影子。
所以崇祯近来的心情大好,他很希望来个宜将剩勇追穷寇,将中原大地上的流寇一网打尽。
“不是为臣虚言夸赞,以装备了新式火器的新军战力,完全可以在正面击败两倍于己的东虏兵力。”卢象升朗声道。
崇祯闻言精神一振道:“哦,看来新军可用矣!”
卢象升却没有崇祯那么乐观,他道:“陛下,新军不同于其他的卫所军和边军,而是纯火器的军队,铅子、火药、炮弹才是战斗力的保证。所以如果将新军投入战场,所需的后勤费用将十倍于其他军队。而且现在新军成军日短,火器装备不齐,恐难发挥太大作用。”
他的意思就是新军很烧钱,打仗就是烧钱,新军不是可不是一片大刀砍到底的军队。
崇祯闻言不禁黯然,新军有多烧钱,他心里有数。新军无论枪支还是火炮,全部用的都是钢,其投入就数倍于其他军队,尤其是实弹训练,那更是烧钱活计,为此实弹训练次数是一减再减。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王越听到后坦然受了卢象升的赞语,接着道:“为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又要让朝廷也享受到电报之便利,本少保决定在各府设立电报局,以后再扩大到各县。”
王越道:“电报局由城投资设立,派专人保护,该局为官民共用,按字数收费,用以回收电报局的投资。朝廷的官方电报,电报局为其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发送。卢督公,这样您可满意?”
在大明各地以商业运营的方式设立电报系统,也有利于电报的良性推广,以电报为前导,无线电广播也将随后跟进,因为中继信号塔是可以共用的。
卢象升首先想到的是电报仍然控制在城手里,朝廷的公文对城将是单方面透明的了,不过朝廷能够享受到电报的便利,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突破了。再说王越仍然是朝廷体制内的官员,朝廷的公文对他没必要保密。
--------------------------------------------
紫禁城,养心殿。
卢象升将王越有意在大明各府设立电报局的事情,向崇祯做了详细的汇报。
崇祯听完后展颜道:“如此甚好,朕将会传谕各府全力配合城建立电报局。”
电报之利,崇祯早有耳闻,一想到朝廷的政令和自己的旨意能够瞬间通达各地,想一想都能让他心情大好。
其实他更想要的是广播系统,虽然对话语权的概念还很模糊,但是崇祯每日收听广播,已经体会到了新闻宣传的力量。
“皇上圣明!”卢象升躬身道。
“此事卢爱卿办的很好!”崇祯点点头道,接着又问:“近来你和汤爱卿的火器研制有没有新的进展?新军训练的如何了?”
“臣愧对皇上的期望,火器研制还是进展不大,不但无法与治安军的火器相比,更不要提天策军了。”卢象升神色黯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