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老气横秋地鼓励道:“科举之艰难,本官也是体会过的。不过明诚不必气馁,胜负乃兵家常事,说不定下次秋闱就能金榜题名呢。”
他也没心思阻止人家参加科举,那是人家的个人爱好。科举所影响的只是一部分人,将来自己逐步推行全民教育,人口基数是科举无法相比的。
陈立却暗暗腹诽,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能和您比呀,小小年纪就身居高位,人比人真是要气死人。
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所以他客气地道:“借王大人吉言。”说着向旁边一侧身,让出身后的几个人对王越道:“王大人,学生给您介绍几个朋友。他们都是慕明报之名而来,要应聘明报编辑之职。”
这些人正是冒襄、陈贞慧、柳如是等人。他们要来应聘编辑,陈立与王越打过交道,因此自告奋勇为他们引见。
“辟疆,学生,如是,见过王大人!”什么自称都有,王越太年轻了,已经二十六岁的冒襄不好意思称学生。当然柳如是更不能自称学生了,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
听说都是来应聘编辑的,王越当然很高兴。明报需要文人的加入,这些文人虽然旧思想不少,却写的一手好文章。明报有硬性要求,文章必须有标点符号,横排书写,白话文等等,既然是来应聘编辑的,应该知道这些要求。
王越客气地拱手道:“幸会,幸会,明报能得各位大才加盟,必然能够如虎添翼。”
这些大才有多少才,他哪里知道?不认识呀!不过他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看向柳如是,这不会是个妞吧?哪里来的这么漂亮的公子?刚才听声音好像是个妞。
柳如是等人也在打量这位奇装异服的王大人,太年轻了,太与众不同了。
见王越不住地打量柳如是,陈贞慧咳嗽一声,抢先发言道:“学生陈贞慧,字定生,南直隶宜兴人。家父陈于廷,现任南京左都御史之职。”
王越道:“哦,原来是陈公子!明报欢迎你的加盟。”陈贞慧明末四公子之一,确实不错。
接着冒襄向王越拱手见礼道:“扬州如皋士子冒襄冒辟疆见过王思华大人。”
王越展颜道:“欢迎欢迎,明报欢迎冒公子的加盟。”他知道这个冒襄文采出众,也是四公子之一。
“民女柳如是,见过王思华大人!”柳如是落落大方地向王越行礼道。
侯方域马上急了,阻止道:“辟疆兄不可,你现为复社成员,怎能为那王越张目?”
冒襄不以为然道:“朝宗所言差矣,那明报虽多有为那王越鼓吹之文,又不收时文。却是个畅所欲言之地,不但能及时报道各地新闻,还能言论当地官府施政之得失,总要强过我等在此坐而论道,言论无法达于天下人之耳。”
王越希望今后报纸能用舆论监督政府,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倾向。
其实文人也是要生活要吃饭的,明报编辑和记者的薪资非常优厚,这是他们选择来此工作的主要原因。冒襄更希望明报为自己扬名,名气对于一个文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一旁的陈立也响应道:“辟疆兄算我一个,我们同去。”
“明诚,你怎么也……!”侯方域急道。
陈立有些羞愧地笑了笑,拱手道:“小弟家境比不得朝宗兄,海涵!海涵!”
今科再次落榜,陈立也要找个吃饭的地方了。
旁边的柳如是啪地一合折扇,往小手上一拍道:“那明报可招女编辑?”
众士子闻言一呆,侠女不愧是侠女。
陈贞慧也傻了,暗自琢磨着是不是也去应聘个编辑,自家父亲官至南京右都御史,钱是不缺,但为了追美女……!
陈立实话实说道:“那明报报社雇佣女工甚众,女编辑应该是要的。”
柳如是欣然道:“那如是就与几位仁兄同去。”
能当文艺女青年的人都是生活无忧的,柳如是作为名妓,其实很小资,她要去明报当编辑就是图个新鲜。
王越并不知道,他的明报江南分社将有一批文人加入,当然还有一位大美女。
上海这边主要的事情就是拿下外滩附近的地,和建立江南分公司,银行、报社等等的架子也要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