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儿童看了这些科幻电影,都会嫌弃它们的内容太幼稚可笑,更何况是已经成年的影迷和观众。
也难怪华夏影迷要对国产科幻电影作出‘剧情弱智’、‘人物脑残’等一些中肯而实在的评价。
回想起冯笑宁在1990年拍摄的儿童科幻电影——《大气层消失》,这样一部投资仅仅只有40万拍摄成本的科幻电影。
电影里涵盖的思想深度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对未来科幻的想象力,无一不让如今这些国产伪科幻电影望尘莫及。
这些伪科幻电影的制作者们,大多是都只是想蹭一下好莱坞科幻大片的热度,来骗取观众兜里的钱,却根本不关心观众的观影感受。
而好莱坞拍摄科幻电影的大师,往往为了一部科幻电影筹划几个月甚至几年。
有一位好莱坞导演,甚至能够因为一个宇宙飞船上某一扇舷窗的形状达不到他想象的效果。
制造几百种不同的舷窗模型,花费两个星期不断实验,最终才能确定最合适的一种外形方案。”
说到这,刚刚提问的那个青华的学生,固然感觉到对华夏科幻电影未来的担忧,就连平时不怎么关注科幻的电影学院老师和学生们,也发现了华夏科幻电影真的已经穷途末路了。
但彭怿辰的打击却依然没有结束。
“除了科幻电影本身的特性之外。
华夏科幻电影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有一个,那就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我们看之所以那么喜欢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不管是看那些科技幻想,更主要的是,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折射出来的人性和社会问题。
但在国产科幻电影当中,却很少出现对人性深刻的探讨和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
国产伪科幻电影长期透支观众的后果就是,造成一种华夏科幻电影尴尬症。
即便是在非常优秀的好莱坞科幻电影当中,只要出现华夏的科研机构和科学技术成果。
华夏的观众看到之后,不但不会产生自豪感和认同感,反而会感觉尴尬,甚至引发华夏观众笑场。
这就是华夏科幻电影如今的现状,最为悲哀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