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官坐在上面不说话,他没想到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在他的官衙大堂上,没有吓得晕过去,反而口齿伶俐,侃侃而谈,把他堵得没话说。
县官又下意识地溜了一眼下面的差役,那个老差役狠狠瞪了燕然一眼,对上面行了个礼,然后就开口了:“小女娃儿一派胡言,你娘亲能有几只手?十几头猪,还有几百只鸡……”
燕然打断他的话:“我家就不能雇人了?前年滁河府发大水,我和娘救了一个快饿死的妇女,她本是养鸡能手,我家的鸡就是她帮着养的,后来他丈夫带着儿子也找了过来,到现在还在我们家帮工。”
燕然又把眼光转向县官:“大老爷,账簿往后翻,大概倒数第十页,有一笔卖小鸡的收入,就是我家的雇员林大娘,孵出小鸡卖钱所得。我家出的鸡蛋,林大娘负责孵鸡,最后,卖了一千只,她家得钱五千多,我家得小鸡三百多只,钱三万三千。大老爷,这些不是民女胡说,附近村民都可以作证的,林大伯和儿子起早贪黑的卖鸡,肯定有人能记得。”
县太爷见账簿上一笔一笔,记得清楚,燕然的辩解又合情合理,便一拍惊堂木:“杜仲德,你兄弟杜叔贵偷贩私盐,他言称受你指使,并且,所赚银两,也由你收存,现在,你还有何话说?”
“大老爷,民女有话说。”
县太爷被气笑了:“你还有什么说的?”
“大老爷,小民女没法洗清爹爹身上的冤情,但我能说清我家的事情。
“讲!”
“大老爷,我家可奇怪了,祖父祖母偏心得很,都不待见我爹。我爹爹在家就像是个奴才,干活吃苦都是他的,享受却是伯伯叔叔们的,兄弟几个中,读书最好的是他,祖父却找了借口,逼着他在家种地,其余几个学得和他差多了,却都能在学堂混日子。
直到前年,爹爹在家闹了一场,我们一家被赶到荒坡上住草房,娘亲辛苦做活儿,才供了爹爹考秀才。这些事儿,村里人有目共睹,大老爷派人去打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
知县都听得傻眼了,这么小的孩子,口齿也太伶俐了吧,想想自己的女儿,各种先生嬷嬷的教导,未必在自己出事的时候,能有这份机敏和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