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在玩一次比利时方案,中国又跟德国站在一起,难保不让一些道德清高的文人抨击朝廷,这是李章铜担忧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考虑到比利时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合理,或许是给英国面子,德国对英国宣战之前,做了一些准备。29日清晨9时,德国驻英大使向英国政府提出要求,要求他们立刻解除对德国的封锁,不得阻拦德国商船和其他中立国商船进出德国港口,否则将被德国视作战争行为。
德国大使要求英国在三个小时之内给出答复。
德国人这样的宣称就有意思多了,明确表示是英国已经对德国有了战争行为,那德国随时宣战,都是自卫,不存在程序上的问题。
12时,英国郑氏拒绝德国大使的要求,下午1时,德国大使向英国递交照会,宣布因英国拒绝停止对德国的敌对行为,德国跟英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自动进入战争状态。
此时距离德国大使对英国提出照会,不过过去了四个小时而已。
以这个时代的通讯水平,其实英国人还无法做到将德国的态度,传递给在海上执行封锁任务的舰队。
结果德国舰队提前出击,并在宣战之后,迅速攻击了几艘在北海巡航的英国巡洋舰,并且打沉了其中一艘。
这几年的海军竞赛,让德国人装备了80艘铁甲舰,已经超过了法国海军主力舰,但跟英国相比还差的很远,因为同样等级的铁甲舰,英国人有200艘。
所以德国海军的出击,在战术上,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连英吉利海峡都没敢进入,因为进去容易,出来就难了。万一被英国海军堵在海峡中,有可能全军覆没。
可德国海军必须出击,这是应中国要求进行的行动,就算没有任何战果,德国也必须展现他们在北海的存在,让英国不得不在本土放置大量的舰队,这有助于中国水师在其他海域击败英国海军,取得制海权。这不仅仅是帮助中国,中国水师能否战胜英国海军,这关乎到这场战争德国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
陆战跟法国的战斗,德国人并不担心,可他们对拥有海洋优势的英国,毫无办法。必须依靠中国人,只要中国摧毁,至少是压制了英国海军,英国对法国的支持也就无以为继了。不但英国无法从容的向法国派出陆军,甚至英国自己都无法从海外获得补给。这对如今连粮食都开始依靠进口的英国来说,是致命的。
德国向英国宣战之后,英国还没向德国宣战,就爆出德国海军袭击了英国军舰的消息。而此时效率缓慢,程序复杂的英国内阁还在走宣战的程序。宣召文件才刚刚通过内阁草拟,交到维多利亚女王的手里。
在得到文件之前,女王就收到了德国海军偷袭英国军舰的情报,不但马上签字,而且对国民提出呼吁,希望国民支持这场保卫伟大祖国的战争。
之后英国正式宣布跟德国进入战争状态,可他们的海军并没有对德国海军进行反击,因为英国海军很清楚,德国海军不足为虑,战争需要担忧的是中国海军。英国这些年制定出了无数海军作战计划,其中超过一半都是专门针对中国的。
只是中国目前还没有宣战,让英国还无法实施计划。
1874年三月二十九日,凌晨,皇太子睡梦中被叫醒。
这种情况,肯定是出了大事。
首相周英,携六部尚书,理藩院掌院,集体求见皇太子。
事情是凌晨十分,德国大使正式向理藩院提出通告,德国将于明日午时,对英国宣战,要求中国履行同盟义务,与德国一道对英国宣战。
李章铜先将情况上奏给丞相,丞相立刻召集各部尚书,一起求见皇太子,这种大事,必须内阁商讨,而且宣战之权,是属于皇帝的。目前皇太子监国,皇太子都未必说了能算,所以跟皇太子商议,之后在做定论。
德国大使还在等待回复,很显然,他们还需要中国最后确认一下态度,如果李章铜回复说,中国不能履行义务了,德国人可能真的会调整方式,至少不会这么急于开战,等待英国对德国宣战,跟德国主动向英国宣战,政治意义是不一样的,先宣战者,总要背上一个挑起战争的罪名。如果英国主动向德国宣战,则更能激发德意志民族的团结。
“还有什么需要议的吗?我们不是公开表态国,会遵守同盟义务!”
皇太子听到情况后,颇有些惊讶,距离中的同盟关系结束,就只剩二十四小时了,本以为德国人不会开战了,没想到他们这时候通知说他们决定宣战,要求中国履行义务,并就此问题希望得到中国的明确回复。
皇太子等这个消息等的望眼欲穿,态度十分明确。
不过丞相还是很犹豫:“殿下。如今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德国人似乎打算不宣而战,这不和法理啊?”
皇太子哼道:“合不合外交程序,那是德国人的问题,只要同盟在,我们就要守约。”
周英又道:“此事是否要先请示一下陛下?”
丞相显然不是一个想打仗的,尽管周英跟周观海一样,都是皇太子这几年提拔上来的太子党一系,但持重的文臣,都不太愿意打这种没道理的战争。
皇太子道:“父皇定然是要奏明的。我会立刻启奏父皇。不过我想父皇绝不会允许背盟之事发生的。所以可以回复德国人,如果德国对英国宣战,我们会履行同盟义务。”
周英也不再坚持,他毕竟是皇太子提拔的官员,不会跟皇太子一直唱反调。
于是道:“那就请李掌院向德国大使传达我国的态度吧。议会那边怕是有些麻烦,天亮之后,我会找议长先商议一下。”
皇太子道:“不要等天亮了,现在就到周观海家里去。赵尚书,你们拟定的作战方略,可能立刻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