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节 黑人公投

中国提供的军火数量激增,林肯政府此时已经没有姑息的顾虑,外交形式一塌糊涂,外交战不是败给了南方,而是败给了中国和德国。所以联邦海军开始采取强势态度,对中国商船开始进行更严格的检查,扣押了多艘军火船,无论船长如何解释他们是为美洲的中国軍队运输军火的,联邦海军也不愿意接受。他们连红十字会的船都扣押了,也不在乎得罪中国。林肯赌的是,列强不会为南方流血。赌的是,联邦两百万軍队能够快速解决南方。

北军的攻势一日猛过一日,南军节节败退,黑人士兵也无可避免的被推上了前线。此时所有的担忧都发生了,黑人士兵的战斗力很成问题,军纪十分疏松,他们缺乏为奴隶主战斗到底的决心,指望连自己的自由都不敢去捍卫的人去捍卫主人的利益,这本就不合理。

这不关乎训练和指挥,农奴制时代的普鲁士軍队所向无敌,在自由的拿破仑軍队面前,一触即溃,就是这个道理,时代是在进步的。

那些黑人跟白人一样的训练,一样的装备,一样开向战场,但在排枪射击下,他们迅速崩溃,防守的时候,在炮火洗礼下,他们也最先崩溃,攻击他们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防守,他们没有坚守到底的信念。在白人军官的严厉管理下,没有临阵倒戈就算很成功了。

北军从亚特兰大一直向东,直扑南卡罗来纳的查尔斯顿,一旦打到这里,就将南方切为两段,南方首都里士满跟南部地区的联系就会割断。

皇太子集团不是没有行动,周观海等太子集团势力,迅速在议会取得了授权,以防止流民问题,在美洲做了军事动员,北美领地上能动员的兵力,绝不比北方联邦少,六千万美洲华人,武装三百万人绰绰有余。

三百万軍队开始集结,而且布置很巧妙,没有就近南方部署,而是开始在北方的密西西比河沿岸集结,一旦开战,将迅速开进威斯康辛州,进攻五大湖区,只要切断苏必利尔湖的铁矿,在欧洲也开始对美国封锁的情况下,北方联邦将失去武器供应。

这个布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即便不参战,也对南方是一个巨大的支援,因为林肯不敢冒险让铁矿基地丧失,他必须维持相当庞大的軍队防备中国突然介入,这让投入南方的軍队变得紧张。两百万北军,能用来作战,敢用来作战的,充其量也不会超过一百万,这就弥补了南北方的差距。

中国还在圣路易斯部署了百万大军,从这里可以直接渡河进攻伊利诺伊州,切断北军西线部队的后路,这让北军西线部队不敢全力进攻,在攻占亚特兰大之后,攻击开始乏力。

熬过艰难的1863年之后,南方依然没有倒下,局面反而慢慢改善。除了经济持续恶化,军事和政治上还看不到崩溃的状况。

在中国已经动员了三百万軍队,介入的风险前所未有的大,而且动员如此规模的軍队,极少有不参战的情况。因此这一年没能击败南方后,林肯的心态也产生了变化。

俾斯麦一直在斡旋,但一直没有大动作,除了促成欧洲对美国北方进行封锁,让北方经济也开始恶化之外,一直没有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因为俾斯麦不可能让欧洲国家也像中国那样做动员。

在中国动员的軍队逐步到位之后,俾斯麦终于成功说服林肯政府接受一次公投,毕竟公投的话,南方也未必能取得独立地位。

但南方却不接受,不是南方对中国的介入多么有信心,而是他们也明白这一点,北方州只要不同意,公投后,他们还是不能独立,那么就这么重新加入联邦吗?他们绝不甘心。

一场内战,已经将以前停留在想象中的南北仇恨变成了现实,那些被焚毁了房屋的奴隶主不会同意,那些流离失所的平民不会支持,那些血洒疆场的士兵家属不会支持。

南方不接受,北方单方面的公投就没有意义。

南方也不是不愿意谈判,相反他们对谈判一直比北方更积极,因为他们处境更不好。南方的要求是,南方各州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由各州民众进行公投,是独立还是留在联邦,是独立还是加入联盟。南方坚持南方是否独立,是南方州自己的事务。

林肯此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响应柏林议会的建议同时按照南方自己的态度,进行一次公投。

既然南方自己说,要他们的州自己决定,林肯就给他们一个机会。在北军占领下的南方州进行公投。说白了也就是田纳西州,密西西比州西北部,亚拉巴马州北部,佐治亚州西部等地。

但北方进行的公投南方坚决反对,原因很简单,林肯让黑人也拥有一人一票。

就算如此,如果是战前进行公投,其实也不会成功。因为白人始终更多一些,黑人也未必都支持北方,大多数黑人未必了解加入北方的好处。但现在不一样了,黑人得到了解放,而白人呢,成年男性基本都参军,不是战死沙场,不是投降被俘,就是跟随败军退到了其他战场。这样黑人就占据了绝对数量,被讥讽为一场黑人投票。

这样的公投,所有程序都合法,但欧洲都没有认可,因为大量作为军人的南方白人没有投票,白人妇女又没有投票权,真的是绝大多数都是黑人在投票。他们也确实投出了一个有利于北方的票数,决定加入联邦。

如此明显的政治操作,南方不接受,在欧洲也广受批评,可俾斯麦却开始游说大家认可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