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览全世界,欧洲地区之外,只有美洲东部地区、印度和南洋,属于中国和欧洲势力的争夺地区。
美洲东部,北方有美国这个独立的欧洲文化国家,有加拿大这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有法国统治的魁北克;中美洲加勒比海上,则基本上都是西班牙殖民地,英美共同支持西班牙维护这里的统治;南美地区,也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这个历史上,除了巴西之后,南美的独立运动彻底失败,被西班牙镇压之后,由西班牙政府和卡洛斯反对派势力瓜分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这两个势力的争夺,可以看作是中国和英美在美洲争夺的影子。
印度地区,以恒河为界,恒河以北、以东,印度河流域属于非洲公司,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控制后世的巴基斯坦、孟加拉东部和恒河以北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区。非洲公司势力对英属印度形成了包围之势。
由于非洲公司经营不重利,他们在印度做的,更多的是文明的输出。主要是政治文化的嫁接,在这里建立了中央集权式的行政体系,采用科举的办法选拔官员,除了总督之外,绝大多数官员都是从印度人中挑选。
印度的财富,尤其是农业财富,绝大多数落入了印度人的腰包。而且公司逐步开始进行压制豪强的政策,让财富更平衡的分配到底层民众手中,在公司势力强大的时候,豪强很难反抗,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效率不高,但相对平均,这让广大底层民众更容易生存,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口持续增多。由于有效的管理,规避了英属印度出现的大量瘟疫高发、饥荒不断的情况,在英属印度人口从1亿8千万缓慢增长到两亿的同时,印度河流域人口从四千万增长到了六千万,东孟加拉地区人口也增加到了两千五百多万,北印度平原地区,两千万人以上,总人口超过了一亿人。
非洲公司在统治区内,建设了大大小小无数的灌溉水渠,新增了数亿亩良田,总耕地面积超过了十亿亩。以印度的水利条件,养活一亿人口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人口到了上亿的层级,贫富分化不可避免的出现,大量社会问题开始爆发。当然比英属印度要好的多,而且非洲公司也没有采取限制性政策,限制印度的的工业发展。而且他们管理印度的商业,大量中国公司涌入这里,带来了技术、资本和管理方式。基于丰富的农场品生产,这里形成了碾米业、面粉工业、纺纱、造纸等一大批拥有竞争力的工业。尽管只是一些初级工业,但相比近邻英属印度,已经不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了。
第150票更加。
————————————
随着钢的普及,一些载重铁路、大型钢桥开始使用钢材。最大的价值,依然在军事上,軍队终于淘汰了用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铸铁大炮,开始普及钢炮。现在的炮管,已经不是铸造出来,而是直接在一整根钢棒上钻出来的。同时新式步枪,也开始采用钢材,用专用钻床将铁棒钻成枪管。
军用开始全面钢材化,民用也开始普及化,让钢的产量激增。尽管澳大利亚因为劳动力紧缺,采矿又是一种向来不太受欢迎的工作,因此澳洲铁矿的开采成本极高,这里的铁矿坑口价格,是国内的十倍以上。但依然受到欢迎,因为新的冶炼方法让钢的生产成本下降了十倍,钢铁行业完全可以承担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因为生产成本中,原料成本只是一个部分。在其他人工成本、设备成本都不变的情况下,其实最后的钢材成本上涨在五倍一下。这让新式钢厂可以以一半的市场价格销售产品,且能做到盈利。
澳洲矿工享受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利益中的最大一块,让澳大利亚的工资水平,迅速超过了北美洲,成为全世界平均工资最高的地区。高工资迫使资本家大量采用新技术,让一个工人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许多世界上最新的采矿机器和设备,被引入澳洲,而且他们自己也在快速改进和发明新技术。
矿业带来了澳洲的工业革命,同时高工资也吸引来了大量自由移民。澳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超过美洲地区。
以澳洲为中心,中国牢牢控制着南太平洋上有价值的土地,包括新西兰都纳入了统治。但周边小岛实在是统治不过来,当地有较为强力土著部落的岛屿,则跟其签订保护协议,成为中国保护国,有通商条件的,直接去通商,没什么通商价值的,委托给澳洲公司管理,他们定期去巡航一下,宣示主权即可。这些岛屿,即便不纳入统治,也不能让西方势力立足,让他们在太平洋拥有基地。那些没什么人,但又有开发价值的土地,招商开发,将其租给一个个商业公司开发。有的岛屿或者有鸟粪,有的岛屿或者有矿藏,多少有一些经济价值,甚至岛屿本身就是价值,那些租借了岛屿的公司,就控制了一处法外之地,形成了一个个公司领土。
这些年在某些岛屿上曝光出一些丑闻,有将有人居住的岛屿,勾结澳洲公司,登记为无人岛屿,然后骗取开发权。有的跟黑帮勾结,做一些非法拘禁的事情,骗人到这里做奴工。有的使用黑奴,有的抓捕南洋一些土著。各种见不得人的事,都可能在这些法外之地出现。随着暴漏的事情越来越多,开始引起了公愤,一开始官府是责成澳洲公司严加管理。后来矛头都指向了澳洲公司这个海外巨头,要求将澳洲公司领土收归官府管辖的呼声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