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里雅宾斯克之战,打的更为艰苦,比攻占秋明更困难。山地地形,让双方都不可能摆开太多的兵力,兵力优势并不是短期优势,长期围困又不现实,所以只能强攻。炮兵掩护,步兵一次次强压上去,如果这是机枪时代,几乎不可能攻陷,但滑膛枪时代的火力,还无法抵挡这种人海战术。
付出了近万人的牺牲之后,亲自指挥作战的宋荣贵知道,他最大的考验来了。
战斗之余,他派出了手里能用的所有骑兵,召集所有骑兵军官,告诉他们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一个重要情报,俄军后方的物资补给基地奥伦堡防守空虚,俄军抽调了部分兵力去伏尔加河作战,又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到图尔盖前线,现在只有不到一万人驻防,他认为是一个机会,要求骑兵做一次长途突击。给骑兵军官们下达了死命令,能攻下奥伦堡就攻占这里,烧毁俄军粮食、军火,并继续坚守,等待援兵。如果无法攻占,必须建立防御基地防守,继续等待援兵。
他告诉这些骑兵军官,此战九死一生,如果不想去的,可以提前说出来。
没人退缩!
于是他手里能用的三万骑兵全都派了出去,将所有战马交给这些人,一个人配了至少三匹马,托运着足够他们作战一个月的补给。
这些人可能有去无回,也可能完成一次军事史上的奇迹,但即便成功,能活下来几个人也说不好。
骑兵出发之后,宋荣贵才开始写战报,对派出骑兵的解释是武装侦查,理由同样是审讯俘虏得知敌人后方空虚,因为这个理由是真的,确实从库尔干的俘虏中问出了一些情报,有几只部队竟然就是从奥伦堡抽调过来增援的,结果在反攻库尔干的时候被俘。
之后宋荣贵依然是不断从后方抽调援兵,控制托博尔斯克到车里雅宾斯克这一段战线,需要维持的交通线长达七八百公里,其中多处地方都靠近俄国城市,比如秋明靠近叶卡捷琳堡,还有水路相通,车里雅宾斯克靠近乌法,这都是俄国人的后方基地,屯驻大量軍队。南方的哈萨克地区,更是俄军前线主力所在地,防守这条交通线,要面临两线夹攻的困境,兵力少了根本控制不住。
宋荣贵几乎将自己手里的兵力都抽调了上来,西伯利亚后方空虚,甚至都没有办法镇压俄国人的反抗。
一切就看国内反应和哈萨克方向杨克的行动,宋荣贵感觉自己此时像一个等待判决的嫌疑犯,他的命运完全要别人裁决。
由于俩人早有默契,杨克收到战报后的第一时间,向西伯利亚方向派去援军,兵力不能多,也没必要多,但派出去的都是战兵。同时写战报,“向征北军派遣援兵八个军”。
宋荣贵等到这只部队用了半个月时间,对方一路兼程,幸好大多数时候他们可以坐船,而且是顺流而下,速度极快。
看到这只援军的时候,宋荣贵就知道同僚杨克对这次迂回有多么重视了,中国軍队的战兵军一直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军饷、训练、武器装备都是一流,而且军中三分之一士兵都是十年前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的老兵,军官也多是十年前的军官,在这次战争中,战兵部队又一直担任主攻任务,战斗力极强。
可是数量极少,整个中国只有13个这样的战兵军,此次战争,10个战兵军都派到了哈萨克,宋荣贵手下手下只有3个战兵军,可是杨克将自己麾下10个战兵军中的8个,现在作为援军派了过来。杨克自己手里只保留了第一二两军,第三军到第十军,竟然都派到了西伯利亚方向。
宋荣贵明白,杨克是赌上了一切,他作为合谋者也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因此他也不敢保留,他将自己手下三个战兵军也都派了上去,从托博尔斯克出击,强攻秋明。
这次没有顾虑伤亡的时间了,所有战斗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进行,那就是“快”!
宋荣贵将征北军一大半的重型火炮都调了上去,两千多门新式卡伦重炮,以及老式攻城炮。卡伦炮是一种臼炮,口径大,炮管短,专门用来发射爆炸弹,射程有限,但可以曲射,用来杀伤躲在掩体里的士兵很有效。
一个以爆炸弹压制俄国步兵,重炮则不断轰击俄军要塞。
三天之内就拔除了俄军的外围要塞,然后对秋明城发动了最后的猛攻。不顾惜伤亡的情况下,没有什么城市是攻不下来的。在几乎摧毁要塞结构的情况下,遭到大量杀伤的俄军最后选择了撤退。中国軍队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伤亡,是一次战斗中伤亡最大的。如果最后没有完成迂回任务,再来几次这样伤亡的战斗,就足以让宋荣贵这辈子背上用士兵的命为自己换取军功的恶名,他的军旅生涯也就到头了。
攻占秋明之后,宋荣贵来不及休整,从后方调集大量辅兵前来维持交通线的同时,主力已经沿着托博尔河南下了,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攻占库尔干。而且宋荣贵扣押了军报,在攻下库尔干之前,他都不敢发出去,跟库尔干的战报一起发出去,等国内收到之后,他应该已经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并且向奥伦堡派出了“侦察部队”。
库尔干由于与图尔盖高原一带的俄军主力通过托博尔河相连,进攻这里必然要面对俄军主力的救援,如果是宋荣贵一支军队独立作战,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攻下这里,但杨克此时一定会按照约定,尽最大努力配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