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希望利用亨利皮特和公司董事会中的股份优势,来制衡中国公司的发展,现在看来完全失败了。因为公司发展扩大,这本是正面的事情,无法用任何因素干扰,亨利皮特这个纨绔子弟也一直试图努力扩大公司的势力,基本上不考虑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态度。这让他成了中国人帮凶一样的角色。
中国东印度公司是完全按照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模式建立的。
英国东印度公司征服的土地,按照英国国王和议会授予的特权,就是公司的殖民地,由公司统治。所以在征服孟加拉后,就由公司建立政权。伦敦的公司董事会成了印度的最高权力机构,从方针政策的制定到文武官员的任命都由它行使权力,在印度的政府是它的执行机构。不过,特许状法也规定,英国国王对公司领地有最高领有权,这意味着英国政府可以干预对印度的管理,也意味着将来可以收归国家管理。
同样的道理,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地,最高领有权属于中国皇帝,这一点无可辩驳,因为英国人只要想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土收归英国,他就必须承认中国皇帝有权把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土收归中国。
所以从法律层面上,公司股份层面上,已经无法组织中国皇帝,英国东印度公司只能正面竞争。他们加快了对马拉特联盟最后的征服,拿破仑战争后立刻打响了第三次马拉特战争。同时防止中国公司抢占地盘,他们开始介入其他地区。
双方开始正面冲突,最终在克什米尔地区,进行争夺时,发生了交火。
最终通过谈判,中国公司取得了这里,因为这里是印度河流域,同时中国政府的驻藏大臣派藏兵进入,确立了当地藏区的统治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不想受到两面夹击,只能退让。
此时他们发现,中国政权已经确立了他们对周边国家的传统统治权,重新印度北部的藏区,不但占据了克什米尔一带的藏区,跟中国东印度公司控制的印度河流域连为一体。而且还跟尼泊尔等地的王公重新确立了总主权,这对英国统治印度的核心孟加拉地区,构成了包围之势。
现在中国势力不但称霸了印度河流域,甚至已经开始挤压英国核心区,这让英国感到形势极为严峻,于是他们决定尽快扩展外围安全区。
马拉特人的抵抗很快就结束了,英国人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缅甸!
中国人的要求很简单,在英国控制的苏门答腊中国移民和侨民享有跟英国人同等的政治地位,不谋求高于欧洲人的特权。
但英国人认为,一旦给予中国人同等的地位,他们很快就会利用各种方式迅速在当地取得优势,这一点在荷兰殖民地上几百年前就实现了,凡是荷兰人不用政治权力保护的领域,全都是中国人占据绝对优势。
英国人希望保留原来的习惯法,也就是欧洲人在南洋是义等人,享有特权,中国人作为殖民者跟当地土著之间的纽带,享有一定的优待,但政治地位低于殖民者,无法拥有土地、不能开辟种植园等等。
但中国对这一点已经非常没有耐心了,向英国代表发出了通牒,如果中国人在英国的领土上得不到公正待遇,那么中国将不再保证英国在中国的领土上享有公平的待遇。将会在中国大陆包括中国殖民地上,执行欧洲殖民者在南洋对待华人执行了几百年的那一套政策。
一旦中国开始执行对英国的歧视政策,那么英国跟中国的贸易估计就完蛋了。
现在中国已经是英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洲大陆,刚刚超越了印度。
中国人不再局限于进口印度的棉花,而且开始进口英国的棉纱,中国纺织工业革命开始后,扩张速度极快,生产的扩大已经出现了对原料无穷无尽的需求,这一点是英国远远无法比拟的。
如果失去了中国市场,无异于丢失了一个上千万英镑的大市场,相信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很乐意填补这个空缺。
两国在南洋问题上僵持不下,矛盾越来越大的时候,在印度的竞争也呈现了白热化。
自从英国表现出对印度河流域的野心之后,中国就加强了对这里的控制。
亨利皮特虽然还是中国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总督,可中国皇帝已经大大限制了他的权力。
早先由于欧洲的战争,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始保持了收缩,不再采取进攻战略,威灵顿等英国军官和軍队也被调回了欧洲作战;亨利皮特只能依靠中国的军事力量,随着中国跟俄国的战争结束,中国已经往哪里派遣了三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