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嘎尔尼调查的是那种最大众的,用中国本土土花生产的棉布,是他口中的“所谓的南京棉布”确实是可以替代的。但高端的彩色棉花生产的南京布,则无可替代,因为只有中国人进行了经济性种植,而且由于失去了中国本地市场,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
后来随着燃料技术的发展,中国人均收入的下降,大家都开始用普通白花纺织的白布或者工业化印染棉布,天然彩棉在中国消失了。
同时随着英国棉纺织业技术进步,生产率大大提高,产品价格也大大下降,1786年,英国棉纱每磅是38先令,1800年下降到95先令,1830年又降到3先令,中国和印度出口到英国的棉纺织品从此也就失去了竞争力。
周琅认为,这些彩棉种植和天然彩布的生产,是西方工业化无可替代的,所以他选择对此加以保护。
他规定宫廷布料,一定要使用这些不加印染的天然彩棉,有宫廷做背书,中国富人们就会重新拾起对天然彩布的追捧,江南一带的彩棉种植就不会消失,这一独特的中国产品就会持续下去。
但棉纺织业真正的未来,还在于普及化、大众化的白色印染棉布的生产,因为彩棉的产量跟白棉相比实在是太低了,只能作为奢侈品,而无法作为开启工业化的大机器生产原料。
所以周琅保护彩棉,也只是希望彩棉作为一种中国独特的奢侈品,继续引领世界潮流,但真正的未来在大工业,因此他积极鼓励中国棉纺织业进口印度棉花,还在好几年前就引入了机器纺织业。
现在这些机器纺织业已经颇具规模,通过官办大工厂的示范,技术已经推广到了民间,可以说纺织业工业革命在中国经过酝酿,已经开始爆发,最近两年,每年新开的超过白人的机器大工厂数量超过百家。
可是这些工厂大多集中在最早开始引进机器纺织的福建,而不是在中国纺织业和手工业中心江南一带。
这是让周琅忧虑的地方,因为传统手工业中心如果不能转变为现代工业中心,不提转型会带来多少失业,这意味着手工业不能完美的转型为大工业,这对现在手工业帝国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信息。
所以支持江南大工业纺织,就是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皇家科学院孕育出来的工部重点的工作。而这个工作,周琅同样给他们打下了一个基础。
辑里湖丝是全世界目前,也许在以后一百年中,也是最优质的丝织原料,关键就在于浙江南浔、盛泽等地的蚕农培养出了一种特别的蚕种,这种蚕种名为“莲心种”,结出的蚕茧小如莲子,但是韧性、色泽又远超其他生丝,所以就成了生丝中的珍品。
一个蚕种的培育,那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即便是在中国,也就那么一小块区域能够生产,换一个地方,根本就养不活。这就是为什么明明广东的桑蚕质量不如江南,而不能直接引入江南的蚕种,印度的生丝质量不如中国,也无法引入中国品种的原因。把这些莲心种直接带到发过去,要么养不活,要么结不出辑里湖丝一样品质的蚕茧来。因为法国不具有太湖一带的气候,而蚕种被中国人人工养育了几千年,早就变得极为娇贵,对环境的适应非常差。法国人去驯养他们本国的蚕种,培育出新品种的可能都比直接引入湖丝蚕种来的可靠。
至于江南另外一种畅销产品,南京布,竟然也因为山川地理物产等方面的原因,只能是中国特产。
这种南京布在欧洲出名久已,至于什么时候出名则不得而已。至少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开辟中国贸易之前,就已经在欧洲久负盛名。俄国人比英国更早购买这种布料。西班牙和葡萄牙又比俄国人更早向欧洲出售这种布料。
之所以叫做南京布,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明朝南京作为首都之一,地位重要,于是在江南一带生产的土布就得到了南京布这样一个称谓,到了清代南京的名字变成了江宁,所以说南京布的出名已经是明朝时候的事情了。
这样一种产品,竟然在欧洲畅销了几百年,而欧洲人还无法仿制出来,当然就不是技术原因能够解释的了,因为欧洲人连桑蚕都学会了,却无法学会南京布的纺织,这显然不合逻辑。
目前松江一带的南京布销量极广,西方商人可以直接到宁波、上海甚至南京采购,让销量比以前多了数倍,每年有数百万匹南京布出口,以此为生的纺织工有十几万人。
周琅毫不担心法国人会把南京布生产技术学走。
因为正宗的南京布,只有中国能生产。
1736年,当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来广州贩运中国布料的时候,当时英国人还没有在广州的常驻商馆,他们总部特别交代他们的船长,要他们“特别努力去搜购南京布,就是要真正在南京纺织的产品”,他们不要广州本地纺织的土布,因为南京产的布“总比在广州纺织的为好,广州织的洗后会褪色,而真正的南京布则肯定不会”。最后首次来购布的两艘英国商船,一艘叫做里奇蒙号,采购到了1万匹南京布,另一艘叫做诺曼顿号的,则只买到了少量,不得已采购了大量长度、宽度和厚度都比南京布大很多的广州布。
英国人为什么确信“广州布洗后会褪色,真正的南京布肯定不会”,南京布肯定不会褪色的奥秘,并不在纺织和印染技术上,因为化学染料出现之前,欧洲人跟中国一样,都是用的蓝靛等植物染料印染,没道理中国布料不褪色,欧洲布料就会褪色,更没道理南京布不褪色,广州布就一定会褪色。
真正的原因其实出自原料上,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纺纱织布,用的棉花都是纯白的棉花,不管是印度的棉花还是美国的棉花,都是白色的。可中国人培养出了彩色棉花,这种彩棉棉种据说原产于墨西哥,但中国人将彩棉培育成了适应中国江南环境,并可以市场化种植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