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节 由和珅扣动扳机

所以朱珪的压力也很大。

作为一个文人,他的办法其实也不多,还是从各处集结軍队,先保住广州,但贼寇一直不对广州进攻,广州的援兵越聚越多,朱珪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他甚至巴不得城外的贼寇进攻呢,那样即便打败了,也是战之不利,不至于让人给他泼脏水。

可要发动进攻,朱珪同样犹豫,他并不知道周琅的想法,如果他去进攻,损失惨重,其实也是罪过,而且他不敢赌,一旦他折损了兵力,会不会又遭人弹劾。

总之他现在是战也不可,不战也不可,两难!

朱珪到底是朱珪,能在貪官横行的时代,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地位,他怎能没点手段。

很快他就召集城内官员,询问主张。

有主张出击的,有主张固守的。

朱珪说大家讲的都有道理,于是让广州将军派三千軍队出击,让主张出击的文官前往督战。

他这一招太狠,这些主张出击的文官,其实往往比较直,多半还不是和珅党羽,是真的有股子要为朝廷效忠心思的,这些人跟朱珪一样,往往没朋友,可是有官声,一旦跟这些人意见不和,这些直肠子的家伙,弄不好会弹劾你,最后被和珅利用。

那么就让这种人去督战,如果打败了,他们也就闭嘴了。

出兵三千,也有讲究,因为派出的探子查到,城外的海寇不超过三千人,那么派遣三千人,即不多也不少。打败了,也不能说朱珪轻敌,反而可以给他找到不战的理由。

三千纪律松弛的绿影士兵,在不受人待见的军官带领下,乘坐战船前往黄埔。他们的计划是,从敌人大船无法通行的小河汊登陆黄埔沙洲,然后向对方军营杀去,没有任何意外,三千人上了岸就被迎头痛击,逃回去的只有三百,督战的文官很勇敢,直接战死了。

朱珪悲痛的不能自抑,表示一定要把忠臣的遗体要回来。

朱珪找到了跟城外海寇直接沟通的充足理由,当年的长麟、盛住找周琅谈判可没有这么麻烦,直接让蔡世文来联系,可朱珪不能,因为他封锁不住消息,派人来谈判,就是跟贼寇暗通款曲。

当然朱珪派人来联系,也不是像长麟,盛住那样,向靠谈判退敌的,当时围攻广州的,名义上是马嘎尔尼的使团,是为了贸易,所以谈判也许能退兵。可这次围城的是周琅海寇,是反贼,是在跟朝廷争天下的,周琅已经占了福建,来广州当然是要占广东啊。

所以朱珪也根本就没有谈判的意思,他派人来就是来试探对方的动机,因为怎么看,周琅都不像是来夺取广州的,更不可能是准备夺取广东,否则不会派那么点人来。

朱珪派来了他的幕僚,而且还找了东印度公司的大班居中联络,也是做个见证人,以免落下一个私通海贼的名声,所以不能只派自己人来。

布朗大班同意做中间人,他见过周琅,代表东印度公司跟周琅都结盟了,东印度公司对周琅集团的分析,也认为比清军更像正规部队,军纪良好,布朗认为解除周琅的軍队,危险很小。

而且他确实想解决广州的情况,现在广州一边是周琅占领虎门,强占黄埔,一边是清军集结重兵,封锁关隘,严重影响了贸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