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者回禀征西大将军,李慕领命!”
“善!请李将军也不要担心,征西大将军做事最是讲究。所以是不会让李将军白跑这一趟的。十万石粮食,三十万石干草。帮助贵族渡过这个冬天。”
“哎,我们氐人受司马家的恩惠太多哪!真是让人不好意思,请使者转告征西大将军,氐人一定不让鲜卑蛮子南下半步!”
匈奴、鲜卑、氐、羌这四个紧邻中原,并且迫于生存压力有强烈内迁倾向的异族里(羯族现在还是匈奴的附庸,而且这个民族人口数量太少)。氐人的汉化程度最高,相对而言侵略性也最低,在四个异族里最为汉人所接受。所以司马望在要走了秃发部的一批精壮后,马上就要求氐人这边出手帮助牵制鲜卑人——子初公都六十好几的年纪了,可不会幼稚的认为单靠那点粮草就能彻底的安抚住秃发部。
十月初五,关彝进入关中平原。然后以雷霆般的速度于十月初六拿下了没有重兵防守的郿县。
初八,司马望得到消息并迅速和秃发部达成协议。十一日,司马望率军回到长安,立刻开始做作战准备。由于他一开始带领的三万部队本来就是处于武装待战状态,所以这个过程完成得很快。十三日,兵马粮草全部准备妥当后,司马望率领集中起来的五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西直奔郿县所在的五丈原。十六日,司马望全军到达郿县。
而此时,距离关彝拿下郿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天。
在这十天里,关彝做了什么事呢?三件事:加固郿县城防,在郿县对面的渭水南岸修筑一座新城堡,派皇甫闿勾连关中大族。
郿县距离长安的距离大概是一百二十公里(直线距离),因为两个地方都处于关中平原之上,所以两地的实际距离和直线距离也差不了太多。总之,骑兵一旦跑起来,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直达。关彝的军团卡在了这里,就意味着一把刀尖顶在了长安的喉咙上,司马望的关中军团就此要被迫集中并且驻守在郿县与长安之间,完全动弹不得。
在出兵前关彝和姜维的计划中,关彝这一路很可能会被堵在斜谷出口处很长一段时间。这样一来司马望这边虽然也会被关彝牵制住大部分兵力,但也应该可以派出部分援军支援陇西的胡奋。所以姜维的心理预期是以八万人应对胡奋的七八万人。(胡奋的陇西军团只有五万人)。
然后姜维和胡奋在陇西周旋,而关彝这边则要尽量快的打破斜谷的防守,前出到郿县。拿下郿县后,司马望派出去支援胡奋的部队就必须尽快回防,那时候暴露在野外的晋国部队,自然就会由姜维来教育他们什么是这个时代最强野战指挥官的军略。
结果天佑大司马,他出现在斜谷出口处的时候子初公正在北地郡安抚秃发部。斜谷根本没有人防守。于是关彝当机立断,全军立刻前出到郿县。
郿县的守军不足五百,看到关彝这么大一支军队,当然是不战而走。关彝非常顺利的在战争初期就达成了预计中战争中段才有可能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