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章 真彩云之南(二)

蜀汉的复兴 混吃等死 1495 字 11个月前

“大司马,以上就是整个铜矿生产的全过程。总的来说,我们挖取百石的矿石,经过各种筛选、冶炼后,大约能得到一石的纯铜。”

“嗯,你这里有从陇西来的人多少?雇佣本地的各族百姓又有多少?”

“回大司马的话,谷昌铜矿有原陇西军的俘虏七百余人。去年刚刚开始生产的时候我们没有雇佣本地人。今年找准了矿脉走向,生产规模开始扩大后我们招收了一些本地人进入铜矿做工。额,这个数字是在不停变化的。截止到上月,一共有一千七百余本地人进入矿山做工。”

那就是两千四百人了哦?算上其他的十几个铜矿。这就是三万人的规模啊。而且这三万人还是以前的军人在领导……关彝听到这个数字只觉得一阵阵的脑门儿疼。

可是没得办法,这种大型矿山的挖掘,必定是大规模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少了根本不够看嘛。

“本官在朝廷的奏报里看到,你们这个矿在南中的诸多铜矿中算是最大的了,人也是最多的。所以这里就成了本官本次南中之行的第一站。那么,你们这个矿,每年产值几何呢?”

“大司马,去年因为是刚刚开始。所以产量极小,这个且不去说他。今年从七月份开始,产量开始恒定了。基本上如果在不继续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本矿每个月的紫铜(纯铜)产量是一千石。此外,由于此矿乃是铜铁锡合金矿,所以,除了紫铜之外,每月我们还能产铁三百石,锡一百八十石。”

西汉时代的五铢钱质量比较好,它不光是货币单位,而且是度量衡单位。自吕后改良币制以来,西汉的五铢,每一枚基本都是8克左右。其中含铜量为6克,铅锡合金量为2克多一点。而且每一枚五铢的边缘都有压圈——防止有人从铜币的边缘刮铜料下来。

东汉的五铢就不行了,大概一枚只有5克到4克左右。含铜量也只有3克左右。到了汉灵帝时期,那五铢钱是越做越轻,到了董卓执政时期,劣质五铢达到了巅峰:一枚只有5克。含铜量不足1克。

至于蜀汉政权嘛。刘备那个死不要脸的也比董卓好不了多少。他刚刚进入益州的时候,为了鼓舞士气,对麾下的士兵说,打下成都后,刘璋府库里的东西我不要了,全部给你们!结果等他接手益州后就成了个穷光蛋。于是他在刘巴的建议下发行值百五铢——一枚顶汉代五铢百枚用。其重量是多少呢?8克!这样的渣渣货币除了政府强制购买民间物资,抢老百姓的钱以外,那是完全不能正常流通的。

到了诸葛亮时期,蜀汉政府还是一度老老实实的去制作五铢钱的,一枚蜀汉五铢的重量也恢复到了东汉时期的5克左右。但由于诸葛亮并没有穿越者的地理知识,所以蜀汉一段时期以内,一直铜料不足。在历史的本位面上,蜀汉的五铢钱和曹魏的五铢钱比起来,体型小,厚度大(里面的铅锡加的多了,太脆,不把厚度搞大一些很容易就断了),铜币的颜色极为晦暗。而且随着后来陈袛执政,为了拿出大量的钱粮供应姜维北伐。蜀汉的五铢钱又开始减量,从5克一路下跌。最夸张的时候甚至出现了2克的五铢钱……也因此曹魏和东吴都不接受蜀汉的五铢,搞得关彝在涪陵郡的时候,经常要动用外汇(曹魏五铢)去买东西。

现在关大司马又开金手指了嘛,提前把滇铜给弄了出来。蜀汉终于不再受缺铜之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