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程序中一个函数语句的本质是什么?无非是一连串被封装起来的既定代码。
而魔法语言也是类似。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魔法文字,都可以用一连串其他文字取代它的功能。
图书馆里给他们这些学生看的魔法,都是经典版本,各方面都不会有明显缺陷。
但是这些个规规矩矩,四平八稳的魔法也有些缺点,就是相对而言对魔法师的要求更高。
一个冰锥术,要求它距离远,求精准高,威力大,还要弹道稳定,为了完成这个魔法付出的代价自然不小。
直接变出一个大冰坨子对着敌人脸上砸过去就简单的多了,耗费的精神力以及对脑波频率都小的几个档次。
只不过这种魔法也压根没人用。
齐渊要做的,就是把一段魔法符文中他用不出来的“强力词语”替换,牺牲其他方面的性能。保留最核心功能,甚至连威力都可以适当的妥协。
简单的说,他就是以标准魔法为蓝本,编写以他的能力可以释放出来的阉割版魔法。
这也算是钻空子了,毕竟考核又不是真实战斗,很多方面是不需要顾忌的,大冰坨子这种魔法说不定真能派的上用场。
换做其他的见习法师,打死他们也不敢像齐渊这么做。
脑袋爆开很好玩吗?
自创魔法,起码也要等到正式成为入阶魔法师几十年之后吧……
齐渊却丝毫没把爆头的危险放在心上。
开玩笑,做为大牛,要是连这种简单的小段符文都会出错。他干脆直接一头撞死算了。
“先找个简单的试试。”
齐渊马上就行动起来,他找到标准版火球术的符文,用一张纸抄写下来:
开始:
——元素=三十融合(火元素30);
——形态=塑形(球体,半径=5厘米,时间=10秒);
…………
释放:(a,左手位置0);
结束;
这是完整的欧罗巴文火球术模型,虽然只有短短几十行,但却是前辈高手改进了无数次,最适应他们这些见习法师来用。
这段编码中,光是三十融合这一行齐渊就束手无策。这一句用欧罗巴文写出来是“瑟忒福斯”,意思是30个单位的魔法元素的融合,不能多也不能少。光是要做到这一步,就要让脑波频率在120hz以上。再加上其他步骤的耗费,脑波频率要在162hz以上才能用出一个标准火球术。
30个火元素的威力的确是很强,可惜齐渊用不了。他估摸着威力降低三分之一,倒是可以勉强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