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喜水喜鱼

“三瓢舀子孙——”

“四瓢舀平安——”

“五瓢舀家当——”

多少不论,不过许单不许双。

旁边还有人哄笑这使坏:“夫家俩姑崽多舀点,新娘子娇滴滴的,抓鱼居然这么厉害,这下我们倒要看看她挑水换不换肩膀,腰身给不给劲……”

然后就有人接话:“对喽,还要看步子轻巧不轻巧,姿势美不美!”

这是外乡来的,李家沟人就忍不住对他们翻白眼。

shirly是个人来疯,周围人越闹得起劲她舀得就越起劲。

倒是alice,担心地看着阿音,这新婶婶到底行不行哟……

阿音只微笑着示意她们随意,虽然她很少挑水,不过这活这些天已经在家里练习过了。

果然,扁担上了左肩,阿音一路稳稳当当挑着水回到民宿,倒进水缸里。

这就引来大伙一边倒的赞叹之声,只是两桶水而已,李家沟人愣是开心得连叫带跳,把巴巴掌都拍红了!

挑完“喜水”,苗婶有笑盈盈地带着阿音拿起扫把,在地上扫了几下,然后又走到碓房,象征性地舂舂米。

这些礼仪,都是表示新娘子善于操持家务。

礼仪结束,shirly和alice引着阿音进入新房休息。

药师叔将怀中的草标摸出来交给猎户叔,猎户叔将草标插在门边,仪式这才算正式结束。

药师叔也不由得轻轻松了一口气,举手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珠,这趟差事,可算是没出纰漏!

民宿酒宴摆了上来。送亲队伍和接亲队伍分坐两边,宾主开始对面畅饮对歌,大家尽情地吃喝。

然后过来帮衬的李家沟人开始将从寨子里带来的“新娘饭”在欢声笑语中散给大家,让人们知道主人家喜事隆重,礼节周到。

苗家礼俗到此走完,接下来,就该轮到汉家了。

祠堂前面广场已经修好,酒宴就准备摆在那里,二百五十张大红布桌子,没等人就坐就已经显得场面宏大。

这其实不光是一门婚宴,这其实还是上河李家的经济实力,上下奥援,个人魅力,宗族影响,甚至是五溪河两乡一寨同心协力,甘苦与共,同谋发展的最好展示。

各乡来的油厨班子,就是最好的宣传,这龙门阵他们拿回去,谁都准备讲上一年。

我的个龟龟,省里的,市里的,县里的,国外的,全国各地的,好多大佬来给李家沟道喜!我们这四里八乡也算是出人了!

啥?多少桌?这个数!什么一百,就说你们都没见过世面!一台就是二百五十桌!流四席!整一千的数!

嫁妆倒是不清楚,不过老礼儿那是演了个全须全尾!光喜箱就是十六抬,一个个都是雕漆的!听赶喜的城里人说,光那箱子一个五万打不住!

还有那红呢大轿,吹打班子,尤其是两位押礼先生和知客先生,一路上这嘴皮子翻得哟……说了啥?老子要知道说了啥还不显摆?!反正就是四言八句,可我特么一抡勺的,听不懂啊!

第七百四十四章喜水喜鱼

阿音给四老叩了头,又给周围两边的寨老长辈也叩了头,这才端起酒来,和寨子里同辈喝告别酒。

明明是高兴的事情,可酒碗一碰,大家就不由得心里泛酸,嘴里说着吉祥话,可眼泪就是管不了了。

此情此景,纵是铁石心肠,也不免动容。

妮妈妈含着眼泪泪给阿音递上苗家女儿出嫁最重要的一样物事,一把布伞。

路上遮风挡雨,沿途得以遮羞。

阿音接过伞后,转身出门,右脚跨出门槛,从此成了姑妈和李家沟那边的人了。

阿音拿着伞,在大家护送下向通往林场的绿道门坊走去,行到门坊处掉头看向自己的家,育爷爷和音爸爸都在堂屋里边不敢出来,只有欧奶奶和妮妈妈泪眼婆娑,倚门而望。

寨子的人们一直将送亲队伍和迎亲队伍送至此处,这才与阿音依依惜别,看她和送亲队伍上了电瓶车,往溜索驶去。

很快,苗寨里响起了铳声,这是最高的礼节。

铳声在寨子上空回荡,大量的飞鸟飞起,色彩艳丽缤纷,似乎山神在为她撒花赐福。

阿音家打发的礼物也是杀后去毛不取内脏的大猪一头,活鸡鸭各一只,两担染有彩色的糯米饭,其上放着十几个染色的鸭蛋,两个白瓷碗,两双红色新竹筷,一坛酒。

鸡鸭仍然由苗娃悬吊于竹梢,扛着走在前面。

其余礼物,换成由女方家挑着。

其间,两担糯米饭中,留一担作为到男家祭祖先的供品;另一担糯米饭叫“新娘饭”,是要散给沿途观看婚礼的人的,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凡是吃到新娘糯米饭的,据说都会在当年交上好运。

送亲的人数全是女性,最少八人,多的时候就像现在,几乎寨子的姑娘都会陪同。

其中一人是新娘的嫂嫂,也是伴娘,阿音没有嫂嫂,不过有个准嫂嫂,那就是阿代,阿代的作用就是替新娘提花衣蓝,指导新娘履行礼仪。

苗婶早就望眼欲穿了,见到迎亲队伍过来,立刻放起了鞭炮。

阿音来到民宿门前,这里已经挤了一堆的观礼人。

老陈和老李完全不管自己明星不明星了,架起了三脚架挤在一堆长枪短炮的摄友当中,拿着剧组带来的拍摄装备,煞有介事地在那里拍摄。

女明星则躲在民宿里边,准备今天给阿音当伴娘。

队伍来到民宿前停下来,玉莲嫂子走上前来,这是苗婶选定的“福嫂”,用一块新面巾,先在铜盆里浸了点清水,然后在阿音的绣鞋上拭了拭,表示洗尘。

阿音把从娘家带来的花伞递给迎候在门内的alice,然后用左脚跨进屋去

接着所有的送亲人妹崽才鱼贯而入,走进新郎家堂屋里。

与此同时,大堂哥,二堂哥,小堂哥赶紧接下寨子里陪送来的礼物。

阿音用左脚跨进屋,表示从此成了家里的主妇。

将花伞交给新郎的妹妹,表示舅舅的女儿嫁回姑妈家来了——这一传统习俗,称为“还娘头”。

阿音进入堂屋后,由alice和shrily领至正堂东面,一左一右地陪在阿音两侧,三人都面朝陈设祭品坐着,玉莲嫂子上前来,在她们三人的腿上,各覆盖上新毛巾,准备用来接礼。

本来该妹妹来陪的,不过李君阁没有妹妹,就由这俩年纪差不多的吉祥物侄女来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