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岛的地十一天,早上起来,李君阁照例烧窑,烧制杯子和小罐子。
等阿音起来,两人喝了点粥,挑着水桶去湖边。
然后阿音洗衣服洗麻,李君阁砍竹子,坐在湖边编织出几个大鱼篓。
然后又将一根长竹筒留下一个长把手,前边的竹竿去掉一半,剩下一半剖成丝弯起来,拿细竹丝编织成一个口很大底很深的大抄子。
在竹筏前头放上浅筐,竹筏侧面系上一个大鱼篓,李君阁从岸边开始收鱼卡。
还是按老样子,粗线盘在外围,鱼卡去掉苇圈放中心位置,这东西最怕熊孩子和猫狗,一旦弄乱解起来那叫一个麻烦。
鱼卡这活,讲究的就是一个不急不躁,优哉游哉。
收了七八米线,浅水区一过,就开始上鱼了。
首先上来的是一条半斤多的罗非鱼。
在鱼卡的收成里,这就是小鱼了。
因为鱼卡较大,小鱼不容易被弹到。
将罗非鱼拎到鱼篓上方一抖,鱼就掉进了鱼篓里。
又收了两三米,又上来一条,是一斤多的鲤鱼。
这就要用到抄子了,先掐着绳子让鲤鱼游来游去的卸力,直到溜翻了,才伸出抄子将鱼抄进去,将鱼拎出水面。
抄子的竹丝要细密一些,鱼躺在里边的舒适程度,决定了它的挣扎程度。
一手按着抄子里的鱼,一手将鱼卡从鱼嘴里拉出来。
然后将鲤鱼放进鱼篓里。
接下来鱼越来越多,好几种鱼都不认识,但是应该都是鲤科杂食性鱼类,最大的两三斤,小的也一斤以上。
其中有一种跟军鱼很相似,不过鱼鳍泛红,鱼体也有些发红,漂亮非常。
有一种像武昌鱼,不过体型小些,也就一斤左右,所有鱼鳍也都是艳红色。
还有一种又粗又圆,长得胖乎乎的,身上有鳜鱼那样的花纹,不过深浅不那么明显,整体成棕色。
这鱼一看就是肉食性鱼类,追食被诱饵吸引而来的小鱼时,误打误撞撞上来的。
还有几条类似梭子型,体侧有四块黑色的鳞片,组成一个菱形,这鱼常看钓鱼栏目的李君阁太清楚了,叫鲮鱼,中国广东一带算是家鱼的一种。
任何水体中,都是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远比肉食性鱼类多,这湖里鲶鱼都那么多,更别说这些了,几乎是每隔一个鱼卡就有一条鱼。
这样的收成,让李君阁喜出往外,当年四爷爷和自己爷爷一网下去,摘鱼从中午摘到晚上的心情,终于能体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