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乌高兴极了,说送我们一个鸡蛋汤。
“就算他掩藏得很好吧,我在想,为什么是这个地方?这个小镇子平凡得和别的镇子没什么区别啊?那个姓柳的为什么在这里出现?”秦子霖一边往嘴里塞饭一边问。
他问的也正是我疑惑的:“真不知道这镇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突然出声的一问,到把给我们端汤来的阿乌给吸引住了。
“啥啊?你说我们这百腊镇有啥特别?”阿乌笑嘻嘻坐到柜台里,一边拿起鞋底绣,一边同我们说,“这镇子现在是普通了,以前可不呢。”
我也来了兴致,问:“怎么回事呢?阿乌大嫂,你给说说。”
阿乌说:“我也是听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说这地以前叫石瓦沟,是富庶的宝地,出产的茶叶年年向中原的皇帝进贡,颇得赏识的。后来土司来了,改了名叫金瓦沟,还给这儿题过一块碑呢。”
阿乌告诉我的故事,大概是清初时候的事了。
此地的茶叶大户张家,不但控制着金瓦沟最大的茶叶贩送网络,到了张永赓当家的时候更是垄断了向土司进贡茶叶的所有渠道,生意做得太大了。但是他渐渐发现,湘西一带这些土司们的权力早已不如以前,清政府政府派驻了许多官员与军队来,恐怕这里将不再是土司的天下了。于是他又开始向清朝廷献媚,花了不少的钱在钦差们的口袋里,很快就把自己的茶叶送上了进贡皇宫的马车。那才真的是赚的盆满钵满,腰缠万贯。
一旦有了钱就愿意图什么?享乐?女人?不全是,张永赓却是个野心永不停的人。他知道,要想家族长长久久,不仅这黑白两道得吃得开,还得给后人留下保障。于是,他有些残忍的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休了自己的糟糠之妻,又极力奉承县令,最终娶回了一个县令家的庶女,跟官家攀了亲戚。
这下可好了,他张家在金瓦沟所有的商户大家里成了最受尊崇的,很快就拿下了船运大户和桐油大户把持了多年的商会会长宝座,把大土司赏赐的“业精”的牌匾挂在了自己张家的门楣上。他每天都会亲自擦拭,风雨无阻,偶尔也得意的在自己宗祠里嘟囔几句,这张家多年从商,唯到了他这一辈算是顶到了天!
都说,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真不假。
十几年来,张永赓事业红火,张家家业雄厚,连宫里的娘娘都喝了他送的茶,尤其后来老丈人升了从四品的宣抚使,给他撑着腰,更是春风得意,史上最盛。这方圆百里的地儿还有谁敢跟他作妖?
还真有,也不是外人,正是这位宣抚使千金的太太给他生的宝贝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