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从北京到北平(二)

镇墓兽 蔡骏 2479 字 10个月前

摄政王口中的“皇上”,就是他的儿子爱新觉罗·溥仪。

帖木儿起身道:“王爷,此番我与叶探长登门拜访,是想打听一件事儿。”

“但说无妨!”

叶克难抓着秦北洋的手说:“好啊,王爷,我先带一位小朋友给您见见。”

秦北洋心想我都二十八岁了,两鬓斑白,还什么小朋友啊,也许在叶克难心中,他永远都是天津德租界里九岁的仇小庚。

“这位少侠是……”

摄政王见多识广,看到秦北洋魁梧的身材,炯炯有神的双眼,以及长发披肩的气概,要么是杀人如麻的江洋大盗,要么是行走四方的江湖豪侠。

“王爷,您还记得吗?二十年前,您给我修书一封,让我寻找一位皇家工匠失散的幼子。”

“这……”载沣喝着盖碗茶,看着西花厅的地砖,“对!想起来了!那老工匠就在这个地方磕头,脑门把我的地砖都砸碎了。那天还来了太白山的……哎呦……不说啦……”

“我就是秦海关的儿子。”

秦北洋直截了当,面对摄政王,没有任何礼节。如果载沣不提老秦磕头砸碎了地砖,说不定秦北洋还会看在老爹面子上鞠躬作揖。既然提了这档子事,反而让秦北洋挺直脊梁,双目直视二十年前的帝国独裁者。

气氛略尴尬,小郡王拉了拉秦北洋说:“王爷,我这位朋友,在外头闯荡多年,不知京城的规矩礼节,请您多担待了。”

摄政王坐回到太师椅上:“无妨!见到我当年亲笔信解救的孩子,而今长那么大了,我自然高兴都来不及呢,这可是积阴德的好事儿呢。”

秦北洋正想说若非你的一纸密令,我的养父母也不至于惨死,但叶克难在场不说罢了。

“王爷,还是说正事儿吧。当年您要我这孩子,是为修建德宗崇陵的镇墓兽。如今我们再来找您,却是为了东陵。”

“你是说……”叶克难倒吸一口凉气,“皇家风水师李先生的幼子?”

“正是他。”

“怪不得,第一眼见到此人,便有一股肃杀之气。”

“叶探长,袁世凯称帝那年,以及张勋复辟那时,秦北洋两次遭遇太白山刺客们的袭击,您都恰到好处地及时相救,这可不是巧合呢。”

说话的是李隆盛,不知不觉间,他已站在叶克难与秦北洋的身后。

“此话怎讲?”

叶克难没有轻易否认,便让秦北洋觉得惊奇,关于这个问题,他也思量过许久,哪有那么巧合之事?但过去叶克难并未正面回答过。

李隆盛微微一笑:“叶探长,您收到的那些小纸条,都是我托人送给您的。”

“你……”叶克难舒展双眉,“原来是你!”

“惭愧惭愧,我虽在太白山长大,身在刺客们阵中,但我太了解阿海了,我怕北洋你会遭遇不测,便还是向叶探长通风报信了。”

秦北洋也瞪大双眼:“如此说来,是你和叶探长共同救了我的命。”

李隆盛点头道:“直到第三次,我才没有通知叶探长——便是国会议员曲靖和被刺,你追踪阿海与脱欢到铁狮子胡同的陆军部。是我亲手将昏迷中的你带走,连夜乘坐火车再换快马上了太白山。因为我得到孟婆的指令,必须让你活下来,绝对不能有半点伤害。”

“想不到,你们还有那么多秘密。”

小郡王打断了他们忆旧,单刀直入,说起此次拜访的要点——阿海毁灭了太白山,得到唐朝小皇子的棺椁与尸身,又绑架了洛阳盗墓村的首领小木,下一步行动目标,极可能是清朝东陵。

“东陵?”叶克难装作不慌不忙,其实内心已波澜起伏,“如今局势动荡,东陵处于北京与山海关之间,长城脚下的军事要地,兵连祸结的重灾区。于盗墓贼而言,却是动手的好时机。”

“不错,叶探长,但仅凭我们几人,未必能阻止得了阿海。而且我听说,东陵所在的遵化县,如今驻扎着上万人的军阀溃兵——原属直鲁联军麾下的孙殿英部,已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为第十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