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打赌,这不是墓室门。”
秦北洋仔细看封条上的蝇头小楷,先看封条上半段的文字——
“茫茫天地,不知所止。日月循环,周而复始。”
再看封条下半段——
“自从盘古迄希夷,虎斗龙争事正奇。悟得循环真谛在,试于唐后论元机。”秦北洋反复阅读这两段文字,“难道这是……《推背图》?”
“唐太宗李世民命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以周易八卦推算国运。未曾想,李淳风一发不可收拾,不但推算到了唐朝灭亡,还推出千年以后的中国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天机不可泄漏,因此得名《推背图》。封条上的这些文字,正是《推背图》的第一象:甲子,乾下乾上,乾。上半句是谶,下半句是颂。”
“阿幽,你怎么会对这个如此熟悉?”眼看阿幽并不回答,秦北洋只能自顾自说下去,“仅仅这几段话,其中的预言便是包罗万象,不可凡人所能窥视也。”
“《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有‘谶曰’和‘颂曰’,预言从唐朝直到未来的大事儿。”
“无独有偶,法国中世纪有位大预言家诺查丹玛斯,也有一部预言书名为《诸世纪》,但远远不如《推背图》矣。”
秦北洋仔细端详两行封条上的文字——唐朝大风水家李淳风手书的真迹?而锁住封条与大门的五芒星封印,也来自李淳风之手?
脑中浮现起刚才坠入金井,自己化身朱鹮翱翔的幻象中,在白鹿原大墓工地之上,所见的那双男人的眼睛。
纵然是李淳风的封印,也是可以被打破的!早已在地心世界游历过的奥德赛,怎会恐惧于一道区区的五芒星?
“哥哥!莫伸手!”
阿幽警告一声,但已无法阻止秦北洋。
赤裸上半身的秦北洋,体内运动一股金井般的热流,工匠的右手已如离弦之箭,抓住石门上的封印,就要撕下这枚五芒星……
白鹿原,唐朝大墓,小皇子金井之下。
白日幻境耶?濒死体验耶?幽冥世界耶?无穷无尽的坠落过程,就像一部二十四史的书卷,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幸甚至哉,没有坠落到永恒虚无的世界,而是尘埃飞舞的地砖。他平躺着摔下去,除了骨头咯得疼,没有缺胳膊断腿。紧接着阿幽摔在他的身上,幸好女孩子分量轻,要是齐远山压上来还真吃不消。
然后,九色来了。
幼麒麟镇墓兽的青铜外壳可承受不起。秦北洋与阿幽分别往左右翻滚,九色沉重地砸在他俩之间,地砖碎裂成几块。
九色是摔不死的。它反应敏捷地又一打滚,翻身站起,鳞甲上沾了不少碎砖粉末。
秦北洋正要挥舞胳膊,以为还能展翅高飞,才发现浑身的羽毛都不见了,只有光溜溜的身体。他不再是朱鹮了。阿幽走路也晃晃悠悠,似乎还不能习惯在地面行走。
“哥哥,刚才跟你一起飞到唐朝的感觉,真好!”
“好……”秦北洋略微尴尬,带着一个女孩飞翔,就等于带走了她的心,“这是哪儿?”
他向黑暗的四周张望,九色的琉璃火球吐出,竟然找不出边界,也看不到天花板,只有黑漆漆的唐朝地砖。
想当年,秦北洋来到光绪帝陵地宫的第一夜,父亲就告诉过他金井的来龙去脉。不就是在气场最强大的地方,掘一口深井,汇聚龙脉元阳之气。后来他跟着父亲造袁世凯的洪宪帝陵,亲手挖掘过金井,只能勉强够塞得下一个成年人,怎会有如此广阔的地下世界?
秦北洋刚要往前走,却被阿幽拽住,还是她的心思细密,在刚才坠落的地方,做了个大大的标记。以免在毫无参照物的黑暗中行走,最终迷失了方向。
金井之下,他们听到了轰鸣声,是齿轮,是发条,是弹簧,是永保水平位置的十字转架,是钢铁与皮革混合的传送带,更像二十世纪使用蒸汽机甚至电力的工厂……在古老而落后的中华民国,这声音代表着文明、现代、进步、富强还有四万万人的伟大梦想。
终于,一片炽热的火光与蒸汽之中,秦北洋看到一部《天工开物》也不曾记载过得巨大机器。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部机器,而是一套完整的系统,有无数部机器共同组成,动力系统、传输系统、运动系统、控制系统、换挡系统……精密如瑞士人的钟表,巧妙如德国人的汽车,大而化之,亦如苏维埃俄国庞大的国家机器。
秦北洋在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读书之时,首先学到的就是日语中的“机械”两个字,如今的中国语也直接采用了日语“机械”。而西方古老的拉丁文则称“机械”为“acha”,据说是从希腊语词根而来,天知道为何后半边是“cha”?到底跟中国有多大的关系?
再回到这金井底下的巨大机械系统,秦北洋对于“魔方”的猜测没错,正是这个领先于西方一千多年的机械世界,支撑起了白鹿原唐朝大墓内部的千变万化,无数的墓室与墓道包括其中的镇墓兽,如同魔方不断地重新排列组合,就像万花筒一般。唯有掌握这套系统的密码之人,才能将魔方的四面扭成统一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