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8章 乡党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421 字 12个月前

“洛阳的情况怎么样?”孙策问道。黄忠不问,李严不说,他主动提起,这个问题迟早要面对的。

黄忠沉吟片刻,看看四周,指着不远处的树荫。“将军,不如到那边稍息,赏花看景,吹吹风,也比大营里凉快一些。”

孙策点头答应,来到树荫下。十字沟据说是梁惠王所开,附近有很多古树,历经五六百年而不倒,树粗合抱,冠大如盖,树下有浓荫,炎炎夏日,是旅人暂时休息的好地方。黄忠命人取来一些胡坐,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小马扎,和孙策相对而坐,一边讲解,一边用树枝在地上指划,把洛阳的情况大致说了一遍。

洛阳形势的特点只有一个:复杂。作为天下之中,洛阳是几方势力交错的地方,西面是董越,北面是张燕和张扬,南面是孙策,东面是张邈和曹昂。洛阳四通八达,却没什么有利地形,所谓八关都算不上险固。再加上洛阳这些年屡遭兵灾,人口损耗严重,到处野草丛生,可谓是标准的易攻难守,四战之地。

黄忠不紧不慢地说首,孙策静静地听着,偶尔问一句,等黄忠说完了,他才轻笑一声:“数月不见,汉升斐然成章,不复赳赳武夫矣,想来身边有高人名士。”

“将军谬赞,臣不敢当。幸得诸君子指教,不敢自专,正欲向将军献士。”说着,他起身向两个人招了招手,一人是中年儒者,一个是年轻书生。那两人走了过来,向孙策躬身行礼。孙策起身还礼。黄忠介绍道:“这位是大儒宋忠,字仲子,章陵人,学问渊博,五经贯通,最近游学到此,臣幸得不弃,早晚请益,受益匪浅。这位是陈震陈孝起,也是宛人,为人忠孝,有君子之风。臣也有幸,请其为主记,主掌文书。臣与将军之间接的文书往来,多请孝起润色。”

宋忠和陈震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露出意外。他们刚才说了些什么,黄忠为什么会在孙策面前以臣自称?而且他说了不止一次,这是在提醒他们什么吗?两人疑惑着,向孙策见了礼。

孙策还礼,开门见山地问道:“我想派大将进驻洛阳,二位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宋忠微怔,随即拱手道:“黄将军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将军何必舍近求远?”

孙策笑了。郭嘉说得对,这宋忠就是一个书生,学问渊博,却不谙言外之意。他转身看向陈震。“孝起以为呢?”

陈震略一思索,拱手道:“震以为不妥。”

石韬与郭图商量了半夜,凌晨时分才返回大营,向孙策汇报。

袁绍伤势很重,除了肩部有伤之外,腿上也有伤,说奄奄一息有些夸张,元气大伤却是确凿无疑的。根据郭图不经意间的透露,现在主持军务的是沮授,步卒有两万多人,分属荀衍、审英等人,骑兵有四五千人,基本都是胡人,张郃率领的大戟士全军覆没,只剩下三十多人。张郃本人重伤,短期内无法上阵。在他们谈判的时候,高览未归,生死不明。

因为战场还没清理完毕,郭嘉也不清楚具体的斩首、俘虏人数,不过根据已知的报告来看,袁绍的实力基本就剩这么多了,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从郭图先后的不同态度和主动透露情报的举动来看,郭嘉那个问题成功的引起了袁绍的怀疑。郭图压力很大,对沮授的敌意很浓。只要有机会,他应该会毫不犹豫地反击。

孙策和郭嘉商量后,决定和袁绍谈判,但不达成任何协议——袁绍放下不面子,不可能向孙策认输,孙策也不会和袁绍这个矫诏的逆臣化敌为友——除了交换俘虏、阵亡将士的尸体外,大家该骂的继续骂,该打的继续打。

孙策不着急,他需要时间来消化战果,着急的是袁绍,他的粮草支撑不了太久,张郃击杀韩银改变不了袁绍战败的事实,鼓舞起来的士气也支撑不了几天。一旦冷静下来,他们会再次被严酷的事实所击垮。

孙策让石韬尽可能地拖时间。如果有可能,在代价可以承受的情况下,他还是想直接把袁绍干掉,一劳永逸。

——

黄忠站在津口,看到孙策下船,快步迎了上去,躬身施礼。

“见过将军。”

李严等人也上前行礼,七嘴八舌地向孙策问好。孙策笑容满面,一一还礼。人群中,他看到好几个熟悉的脸庞,大多是南阳世家子弟。

“李正方,于扶罗是你射死的吧?”孙策将李严叫到身边,笑眯眯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