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以我为主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461 字 12个月前

大战在即,孙策将鲁肃、董袭等将领都招到中军大帐,参与军谋处的推演,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任务,以便临时应变。一旦开战,双方几万人搅在一起,相互之间相距几百步到数里不等,即使在旌旗战鼓传递命令,总会有延迟,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断绝联系,只能靠将领的主观判断。在这种时候,每个将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非常重要。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有可能发挥更多的力量,打败对手,实现预期的战斗目标。

四五十人商量了大半天,连晚饭都是在一起吃的。军谋和将领们同席而坐,一边吃还在一边讨论,完全没有人顾及食不语的圣人教诲,说得情绪激动,拍案砸碗的不在少数。

半夜时分,方案敲定,各营将领纷纷回营准备。想到明天凌晨就要主动出击,孙策和郭嘉相对无语,心头都有些沉甸甸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开战,就不可能再停下来考虑了,就算错了,就算知道面前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将军……”郭嘉欲言又止。

“行了,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孙策笑道。明天他要带着亲卫营临阵交锋,郭嘉留在大营里坐镇中军,胜负难料,能不能活着见到对方都是一个疑问。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是明摆的,即使是郭嘉也很紧张。

他和郭嘉一样紧张。但他知道紧张与事无补,反倒坦然得多。郭嘉紧张是因为不可控因素太多,他不紧张,是因为他相信一点,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是麹义想击败他也没那么容易。

“将军,虽然士气宜鼓不宜泄,可是我还要提醒你一句,万一形势不妙,不要勉强。就算放弃豫州,退守江东,我们还有机会重振旗鼓,卷土重来。”

孙策大笑。“放心吧,我也许无法击败麹义,但是我想走,麹义也拦不住。”

郭嘉点点头,正想再说点什么,郭武走了进来。“将军,李广曲的尹大目来了。”

孙策和郭嘉相对而坐,姿势基本相同,就像照镜子。只不过孙策穿着甲胄,身材壮实威猛,郭嘉虽然年长,最近锻炼得也不少,面色红润,但比起孙策来,他还是显得很文弱。

“麹义、荀衍逼上来寻求决战,却围而不攻,有两种可能:一是信心不足,准备不够充分;一是有其他因素出现,计划有变。”郭嘉摇着羽扇,不紧不慢地说道。“这些骑士是关键。如果我猜想属实,那颍川战场就不是孤立的,而是受三百里之外的袁绍控制。对我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袁绍多谋寡断,又远在浚仪,反应迟缓。弊端也很明显,我们不仅要考虑颍川战场,还要考虑浚仪战场。”

孙策没说话。他和郭嘉有一样的担心。孙坚守浚仪城绰绰有余,但出了城就没什么胜算了。如果袁绍将两个战场整合在一起,通盘考虑,双方总兵力的差距更加明显,尤其是骑兵。袁绍有近万精骑,可以长途奔袭,他却以步卒为主,即使像夏侯渊一样急行军,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他也需要至少两天时间。

何况喜欢急行军的夏侯渊已经提前领了盒饭。他当初伏击夏侯渊就是因为他知道急行军的弊端。现在让他们父子学夏侯渊,这绝对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

他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但他更清楚,这样的事出现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他只是还不知道袁绍的具体计划而已。

怎么办?孙策抬起眼皮,看着郭嘉。

郭嘉抬起手,捏着眉心。“不急,等我再想想。这些骑兵可能是大戟士,也可能是荀衍故弄玄虚,逼我们主动进攻,他好以逸待劳。”

孙策点点头。这个可能也是存在的,荀衍统兵经验也许不多,但他绝非普通将领,这些虚虚实实的手法玩起来也很溜。即使是在同一个地点,同样的对手,攻和守都截然不同。进攻的一方掌握主动权,却也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和伤亡。防守的一方固然有些被动,但以逸待劳,节省体力,阵势维持也更容易,伤亡会小得多。如果能引诱对方攻击自己的坚阵,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荀衍所领以黄琬旧部屯田兵和颍川世家部曲为主,以守代攻对他有利。

孙策看得出来,信息不足,聪明如郭嘉一时也难以决断。他想了想,做了一个决定。“奉孝,与其绞尽脑汁,猜测袁绍、荀衍会怎么布局,不如想想如果我们主动进攻,他们会如何应付。任他千招来,我只一招去,以快打慢,以拙破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