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志向高远,我不知道能不能如他的愿。”孙策捻着手指,也有些犹豫。能将诸葛亮收为己用,这肯定是一个诱惑,但前提是诸葛亮能为他所用。性格决定命运,虽说际遇不同,但性格是天生的,诸葛亮将来会不会成为一个权臣,这是他需要考虑的。
“志向高远不是坏事,没志向才可悲。至于他是成为伊尹还是王莽,决定权不在他,而在将军。”郭嘉摇着羽扇,慢悠悠的说道:“将军,谦虚是一种美德,可是谦虚得太过了也会影响自己的自信。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法术势都在你的手中,你有什么好担心的?”
孙策抬起眼皮,瞅了郭嘉一眼,若有所思。是谦虚还是心虚,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当然郭嘉也清楚,只是他猜不到自己心虚的真正原因罢了。
“还有一件事。”郭嘉及时岔开了话题。“徐晃有消息来,吴懿最近很活跃,派往上庸、房陵一带的斥候、细作明显增多,看样子有出兵荆襄,策应袁绍的可能。”
“如果吴懿有动作,那曹操会不会也对南郡有动作?”
“意料之中的事,区别只是不知道他是真想趁火打劫,还是虚张声势。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周公瑾应该去夷陵,襄阳一带的兵力还要增加。这时候不能给曹操任何幻想,以免弄巧成拙。”
孙策思索片刻,点点头。“把我们的想法转给公瑾,剩下的由他去处置。有荀攸和辛毗两人相助,他搞得定曹操。”
郭嘉应了一声,又道:“武关那边怎么办?黄忠北上,公瑾南下,南阳内部兵力不足,如果不能拒敌于境外,一旦被突入腹地,南阳可就危险了。”
“有子纲先生在,无妨。”孙策意味深长地说道:“奉孝,我相信他们,你也要相信他们。千里之遥,不可能巨细无遗,事事掌控。”
郭嘉扬扬眉,沉默片刻。“将军说得有理,我这习气还是难改。”
孙策在曲廊前翻身下马,陈武、徐盛跟着孙策去水榭,其他人在岸边自由活动,或是练习骑射,或是附近闲坐。
郭嘉正坐在东侧的走廊上,一边喝着热饮,一边听着军谋们汇报。从得知袁绍与张则媾和的那一刻起,军谋处就进入战备状态,准备回家过年的都取消了休假。原本打算趁着年假与家人团聚一下的军谋把袁绍骂得狗血喷头。虽然可以通过邮驿送信,让家人赶来平舆来团聚,但衣锦不能还乡终究是一个遗憾。所以军谋们都憋了一肚子火,绞尽脑汁的想坑袁绍一把,最好打废他,省得以后再折腾。
孙策上楼时,正听到一个军谋在向郭嘉汇报浚仪附近的地理,看起来很激动,以至于郭嘉用羽扇挡着脸,免得被他喷一脸的唾沫星。见孙策上楼,军谋又抓紧时间嘀咕了两句,看着郭嘉点头答应,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孙策看着军谋雀跃的背影,问道:“说什么呢?”
郭嘉一边掏着手巾擦脸一边说道:“他说袁绍渡河而来,几万大军的辎重众多,酸枣附近有乌巢泽,四面是沼泽地,唯有一条通道可入,易守难攻,袁绍有可能会将辎重安排在那里,建议抓紧时间查勘地形。”
听到乌巢二字,孙策心中一动。虽然淳于琼已经挂了,乌巢之火还可以放啊。
“你觉得如何?”
“这帮小子,头脑灵活,敢想敢做,只是没阅历,难免想当然。乌巢再易守难攻,难道还比酸枣安全?张超不会和袁绍正面对抗,让出浚仪正面的封丘、酸枣诸城是意料之中的事。”
孙策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地理不会变,但双方的形势变了。曹操一开始就是在兖州,所以袁绍进入官渡时,酸枣还在曹操的手中,袁绍只能驻兵城外。现在兖州在曹昂手中,陈留在张超手中,曹昂、张超不会为他与袁绍翻脸,让出浚仪正面诸城,让他和袁绍正面硬杠,才符合他们的利益,所以袁绍会很轻松的夺下酸枣、封丘诸城,根本不需要将辎重放在城外。
“可不可以先将酸枣夺过来?”
“可以,但是没意义。”郭嘉从案边拿出一封文书递给孙策。“我们的战术是防守反击,让袁绍顿兵于浚仪城下,长期坚守,将有限的野战主力集中在手里,等待着反击。现在取酸枣,虽然可以和张超商量好,但取下之后必然面对袁绍的攻击。酸枣城不如浚仪城坚固,守不到最后,虽然可以延缓袁绍一点时间,却消耗了我们有限的兵力,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