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不好意思地笑了,偷偷地看了郭嘉一眼。“将军,我知道了。”
“把这句话也带给沈友。初次上阵,十全必克未必是好事,不要怕摔跤,多摔几次才能长得结实。”
庞统忍着笑,再次躬身行礼。“喏。”
孙策让郭嘉安排军谋们讨论方案细节,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或者明显的漏洞。郭嘉知道这件事有多重要,亲自挑选了几个经验丰富的军谋,和庞统、张承一起忙了半夜,仔细分析了各种可能,分别做了预案。现在做不了具体的战术方案,只能在战略上做粗略的规划。
次日上午,陶应派来报丧的人赶到平舆,带来了陶应的亲笔信,证实了孙策等人的猜测。孙策不再犹豫,连发几道命令,让太史慈、鲁肃做好出征的准备。沈友北上的时候,鲁肃要和沈友同行,从海路抢攻青州。太史慈则要做好从任城北上,攻击济南、平原,阻击可能的援兵,配合沈友。
安排妥当,张承和庞统同时出发。
当天中午,蒋干带着公孙续赶到平舆。经过简单的寒喧之后,孙策向公孙续通报了最新情况,明确提出他要青州,希望公孙续能给公孙瓒写信,让公孙瓒理解当前形势,予以配合。
听说刘和要回幽州,公孙续已经乱了阵脚,再听说陶谦有可能将琅琊、东海送给袁熙,他知道青州肯定是保不住了,立刻答应了孙策的要求,写了一封亲笔信。在给孙策过目后,孙策命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往青州,同时将相关的消息转告田楷,让他做好应变准备,别被袁熙打个措手不及。
第三天一早,曹昂起程离开平舆,赶回兖州。孙策放下手里的事务,赶到城外,为曹昂送行。
孙策打开军报,看到陶商释放之前被抓的东海世家时,有些意外。
放人,这是几个意思?是达到目的了,还是妥协?考虑到陶谦去世这件事,应该还是后者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人当初是他和陶商一起抓的,陶谦一直关押着他们,也不杀,让东海世家不敢明目张胆的和刘和来往,谁眉来眼去就杀谁。这个办法不治本,但是治标,刘和用了近一年时间也没能拿下东海就是明证。
陶谦有一套,但陶谦现在死了,他也知道他那两个儿子是什么货色,估计不是东海世家的对手,正好刘和被袁绍调集徐州,与东海世家讲和也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这老古惑仔可以啊,临死还玩这么一手。很可惜,陶商、陶应都不是雄才,虽然经过他的薰陶,有点长进,也只是中才而已。要靠他们兄弟守住徐州太难了,历史上,陶谦逝世前将徐州让给刘备,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明智之举。
孙策坐了好一会儿,准备的茶都凉了,郭嘉才匆匆赶来,满面笑容,脚下生风。孙策调侃道:“这么开心,捡着宝了?”
“也不能算捡,但的确是个宝。”郭嘉挑起大拇指。“将军,你没看错人。”一边说,一边给孙策使了个眼色。孙策会意,略一思索。“诸葛亮?”
“没错,他已经到平舆几天了,正在各处转悠。我去木学堂,正好遇到了,聊了几句。”
孙策满意地点点头,只要诸葛亮来了平舆,这件事就不用再操心了,顺其自然吧。他如果肯留下来更好,实在不肯也无所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没有了荆襄集团的加持,他现在就算去益州投靠曹操也翻不了天。更何况曹操也不是刘备,不太可能给他大权独揽的机会,能成为方面之将也就顶天了。
孙策让人重新上了热茶,借着这个机会,郭嘉把军报看了一遍。看完之后,他轻轻将军报放回案上,咂了咂嘴,眼神闪烁。“陶谦新丧,至少一年时间内不能对徐州用兵。令尊当年曾与陶谦同僚,少不得还要资助一二,护佑故人之子。不过,陶谦这临终前的安排大有文章,看起来像是要两面逢源的意思。”
孙策眼珠一转,就明白了郭嘉的意思。郭嘉比他想象更远,陶谦与东海世家缓颊,应该有通过刘和向袁绍投石问路的意思。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靠近青州的琅琊、东海就有可能落入袁熙手中。下邳、广陵则会交给陶应,投向自己。徐州一分为二,看似公平,实际对自己非常不利。一是下邳、广陵无险可守,二是这里曾被刘和占据,支持刘和的世家遭到了他的制裁,到现在还不能出境做生意,亏了不少钱。就算陶应愿意投向自己,这些世家也会从暗中作梗。
还有那些从豫州逃出去的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