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窝藏罪人也是道义?”孙策沉下脸,冷笑一声。他抬起手,打断了想要说话的严畯。“如果这样说,那我也有追杀罪犯,为那些被害的官员讨回公道的道义,这个不过分吧?”
严畯面红耳赤,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孙策。
“刘和有丧事在身,我不会派人大举进攻,但我会派人跨境执法,追捕逃犯,请刘和配合,不要阻扰,否则便视若对我的挑衅,休怪我不给面子。”孙策甩甩袖子,示意送客,直接把严畯轰了出去。
严畯还想解释,两个甲士上前,直接把他挟起来,送出了舱。严畯急得满头是汗,束手无策。他转了两圈,突然想起荀谌的嘱咐,让他遇到困难就去找郭嘉,连忙向朱然请求,说荀谌有话要转告郭嘉,请他通报。朱然倒也客气,很快进去通报,过了一会儿,朱然出来了,让严畯在一旁等着,郭嘉正在忙,忙完就出来见他。
严畯明知可能是托辞,却也没有其他办法可想,只好安安静静的坐在一旁等着。朱然给他在角落里安排了一案一席,又派人给他取了点酒水干果。严畯感激不尽,掏出一篇文章,自顾自的研读起来。朱然偶然从他身边经过时,侧头看了一眼,,见上面涂涂改改,像是一篇草稿,很是好奇。
“这是足下自己的文章吗?”
“是啊。”见朱然对自己的文章感兴趣,严畯也很意外。他并不知道朱然是谁,只当他是孙策身边的一个普通侍者。孙策是武夫,他身边的侍者应该没什么学问人才对。
“这篇文章可有名字?”
“潮水论,探讨潮水涨落的。”严畯有些不好意思。“一篇杂文,不登大雅之堂。”
刘和服了药,很快沉沉睡去。第二天早上,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觉得精神状态恢复了不少,这安神丸如荀谌所说,的确有奇效。
刘和对巨型投石机和万石大船将信将疑,但是这一粒安神丸却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孙策的实力。他有过统兵作战的经历,知道战事紧张的时候,不管是统兵大将还是谋士,那种高度紧张,时刻准备着意外发生的日子太难熬了,就算睡下也常常是辗转反侧,彻夜难眼,很多决定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犯错在所难免。如果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无疑占据了不小的优势。
窥一斑而知全豹,刘和相信了荀谌的判断,决定委曲求全,向孙策求和,避免与孙策交锋。当然,他也没有彻底放弃袁绍,在派人向孙策求和的时候,他也写了一封亲笔信给袁绍,表示自己接到噩耗,悲痛过度,卧床不起,暂时可能无法出兵牵制孙策,请袁绍做好应变措施。
消息同时用快马送出。
平舆靠得近些,豫州境内又有保存相对完善的邮驿系统,道路状况也维持得很不错,即使是要求最高的六百里加急也可以实现。使者严畯进入豫州境内后,一路急行,只用了三天时间就赶到了平舆,送到了孙策的面前。
孙策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兵力调整,各部移防,粮草、军械的调配,每一样事情都要他最后拍板,即使三十多个军谋已经全部到岗,他并不需要处理所有的细节,还是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他甚至想,难怪昏君那么多,这活儿真不是人干的,扬州、荆州的事大多还不需要他处理,真正需要他全面负责的不过豫州,已经忙成这样,将来真要坐了天下,哪能忙得过来。
得知刘和同意请和,孙策并没有太多意外。早在刘和收到消息之前两天,他就收到了公孙瓒击败、杀死刘虞的消息,并和郭嘉等人进行了分析、推演。郭嘉等人多少有些意外,他们没料到刘虞会这么弱。孙策也有点意外,但没郭嘉等人那么严重,因为原本的历史轨迹就是如此。他本以为有刘备帮忙,又有袁绍为外援,刘虞优势明显,应该会好一点的。没想到历史的车轮滚滚,还是把刘虞直接碾成了渣。
由此可见,虽说牙齿强而易落,舌头弱而长存,但牙齿和舌头真要杠上了,倒霉的一定是舌头。
当然,公孙瓒这颗牙齿也不会舒服太久,他犯了众怒,马上就要成为人人喊打的老鼠。希望麋竺已经收到了他的回复,能够及时调整计划,抢在袁绍之前和刘备结盟。
自己种的苦果,含着泪也是咽下去。两害相权取其轻。无论如何,不能让袁绍顺利的占据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