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啊。”
“那就让妾身侍候夫君沐浴,然后演示给你看,可好?”
“求之不得。”孙策一边说,一边解开麋兰的外衣,将她拦腰抱起,向准备好的浴桶走去。“先洗个鸳鸯浴,然后到床上慢慢研究。实践出真知,尽信书不如无书。”孙策突然想起自己的来意,有些犹豫,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时候提张昭那老学究未免破坏气氛,明天再说不迟。
麋兰搂着孙策的脖子,羞不自胜,却又向往不已。她嫁给孙策为妾也有几个月了,但与孙策独处的时候并不多,今天一个人面对孙策,既紧张又兴奋,一双妙目偷偷盯着孙策,见孙策眼中闪过一刹那的犹豫,微微一怔,有点担心,怯怯地问道:“夫君,你有事?”
“没事。”孙策笑道:“我就是想知道这文章是谁写的,既然是刻印出来的,想必不是一件两件,也不是俗手所为。看那图样,形神俱肖,应该是名家吧。”
麋兰嘻嘻一笑。“你猜。”
孙策猜不出来,一手抱着麋兰,一手翻开文卷卷首,只见卷首写着七个漂亮的篆书:天下至道谈图释,后面有几个小字:陈留蔡氏署,不禁一愣。
“蔡大家?”
孙策经常和军谋们聊天。他们年龄差不多,有的比他还大几岁,知道君臣有别,但严格遵守的不多,于他而言,这是发乎自然,于其他人而言,既可以说他是轻佻无威仪,也可以说他平易近人,关键就看你怎么看。反正嘴是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
好在孙策屠门的凶名在外,真敢和他随便的人还真不多。张承算是其中之一。张昭教授孙策的弟妹读书,有时候孙策也去听讲请教,执子弟之礼,张承和他有同门之谊,也知道孙策是个什么样的人,并不惧怕他。他能在孙策幕府中迅速崛起,也有这个原因在内。
人脉也是资源,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在这方面,张承有着别人难以企及的先天优势。现在孙策主动找他聊天,谈的又是他父亲和从兄的事,他当然要好好表现一下,无需夸张炫耀,娓娓道来即可。
张昭对张奋的选择一直耿耿于怀,直到今年年初。刘和等人入境后,各地都蒙受了重大损失,不少地方出现了粮食短缺的情况。为了尽快恢复生产,不影响春耕,太守府下令赈济百姓。张昭四处奔走,想尽各种办法筹集粮食,从世家、豪强手中借,从依附刘和的世家、豪强手中抢,将没有被劫的县调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派人去颍川求援。
筹集粮食的办法有很多种,但归根到底,还要运到受害百姓的手中。运输无非两种:一种陆路,一种水路。陆路用车,水路用船。车载重小,用人多,但是能适应不同地形。船轻重大,用人少,但受限于地形。就在张昭犹豫不决的时候,张奋出现了,他拿出一张规划好的路线图,请张昭下令各地按图转运。
张昭开始没当回事,死马当作活马医,就按张奋说的去做了。结果发现,这个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网络运行得非常好,不仅相互之间干扰,也将沿途乡里的负担做到了基本均衡,没有出现某地负担极重,而其他地域地没负担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张奋设置了几个集结点,要求各县将粮食运到那里就行,不需要直接运到目的地,剩下的任务由他安排的船队负责。
他安排的船都是新船,载重多,操作简便,还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即使遇到小股盗贼都可以自保。
总而言之,张奋用他的聪明才智向张昭证了一点:做技术一样可以造福百姓,而且立竿见影,效果极快,不需要期年就能见效。在随后的春耕中,张奋主持的木学堂又拿出了几件新农具,尤其是改进后的犁,只用一头牛,一个人操控,解决了转向不便的缺点,效率也高,一人一牛,一天能耕五六十亩。不仅能耕地形规整的大田,还能耕陂畔坡前的不规整小田。因为这些发明,汝南今年虽然逃失了不少人口,但耕地空余的却不多。
有粮心不慌。春耕的及时顺利进行不仅保证了秋收的可能,也对稳定人心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减轻了张昭的负担,也让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木学堂的作用,不仅仅是做几件新奇产品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