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云泥有别(殇今恫古盟主加更)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376 字 12个月前

说完了公事,周瑜起身告辞。张纮坐在堂上,周峻低着头站在阶下,手里抱着一卷书。周瑜上了堂,向张纮致谢。张纮笑道:“少年无知,教训两句便是了,没必要抄书吧,《王莽传》五万余言,看一遍都累人。”

周瑜拱拱手,笑道:“五万余言虽然不少,能睹一朝兴衰,也是值的。况且长史的批注一字千金,他能有机会观瞻学习,累一点也是值的。”

张纮眉头微挑。“一朝兴衰?我听说蔡伯喈欲为新莽作史,另写《新书》,不会是真的吧?”

“确有此事。”

张纮身体微微前倾,脸色凝重。“为何?”

“无他,正视史实而已。”周瑜很好奇。“怎么,长史觉得不妥?”

张纮眉头紧锁。“岂敢,我只是觉得,在为新莽作史之前,是不是先为西楚作史,也许更有借鉴意义。”

周瑜轻声笑了起来。“长史有所不知,《西楚书》已经完稿,正在派人抄写副本,其中一份很快就会送到长史手中。”他端起案上的水杯,眨眨眼睛。“蔡祭酒说,他会对得起襄阳书院耗费的每一粒粮,每一枚纸。”

张纮斜睨了周瑜一眼,忍俊不禁。“看来我这吝啬的恶名已入青史,洗不掉了。”

“岂敢,岂敢。我刚才说过了,长史位列名臣传是意料之中的事,区别只有于位次。”周瑜顿了顿,又道:“这是孙将军的意思,不掩功,不讳过,秉笔直书,为后世垂范。”

张纮扬了扬眉。“这么说,我倒是有些期待这《西楚书》了,不掩功,不讳过,有此六字,当为作史典范,开一代风气。”

周瑜恍若未闻。别说兴奋,眼神连一丝波动都没有。如果一定要说有,那也是失望。

“听说成德人刘晔也在长安,兄长可曾与他见过面?”

周昉有些迟疑。周瑜的反应不在他的预料之中,却问起了刘晔,这让他很不安,有一种被人看穿的感觉。他转了转眼珠,顾左右而言他。“公瑾,你觉得这个条件还不够?人苦不知足,拜将封侯,这是无数人一辈子也难以企及的成就,你刚刚弱冠就得到了,应该知足。”

周瑜笑笑。“是啊,我刚刚弱冠就封侯拜将,是该知足,可以解甲归田,放马南山了。”

“噫,公瑾,我可没这个意思,你正当年华……”周昉说了一半,突然听懂了周瑜话里的讽刺,顿时尴尬无比。他看着周瑜,周瑜也看着他,还是那么平静,看不出一丝情绪的变化,仿佛说的是别人的事,与他无关。他讪讪地笑了两声。“公瑾,我可没这意思,这……是朝廷的旨意。”

“朝廷还有其他旨意吗?”

“公瑾,我……不懂你是什么意思。”

周瑜吁了一口气,沉吟片刻。“兄长,都是自家人,我就直话直说了,这个要求太过了,完全不可能。当然,你是我的兄长,不能不留点情面,要不然叔父这个大司农也难做。这样吧,旨意是给孙将军的,孙将军对张长史有授权,在张长史的权限范围内,他可以酌情处理。现在已经过了张长史的权限,我建议他送你去平舆,由孙将军亲自处理,如何?”

周昉眼珠转来转去,猜测着周瑜的言外之意。

“不过,我事先提醒你,平舆与宛城之间相距数百里,一来一去,最少也要半个月,孙将军公务繁忙,能不能及时见你,我也说不准,万一不凑巧,你甚至可能要追到吴会去。当然这样也不错,顺便看看吴会屯田的情况,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将来向天子回报时,也能言之有物。”

周昉这次终于听明白了。这个要求太过份,要改趁早改,要不然让你到豫州、扬州跑一圈,千里奔波还是小事,耽误了时间是大事,关中可等着粮食救命呢,他要是迟迟见不着孙策,关中就完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太容易了,张纮派人通知孙策一声,就算孙策在平舆,要躲着他也容易得很。

张纮没有直接赶他走,不是给他面子,是给周瑜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