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自有安排(求推荐票!)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333 字 11个月前

不仅沈直不赞成,虞翻也不赞成,当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定这么做不可行,非长治久安之计。

孙策也不着急。在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已经和郭嘉、庞统反复商量过。山贼易叛难安,这是事实,他必须面对,但面对不等于被动接受。如果让这些宗帅保留实力,将来同样会有后患。一个个拥兵自重,谁能真把他的命令当回事?

从接受祖郎投降开始,他就做好了这个准备。祖郎是泾县大帅,手下号称有万人,但他只给祖郎两千人的编制。这些会稽宗帅实力不如祖郎,能保留五百人已经是极限。都尉可以拥有自己的亲卫营,已经算于中阶军职,算是给这些宗帅保留一点颜面。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情绪,孙策只打算给他们两百人的编制,让他们全部做曲军侯。

沈直保留意见,等着看戏,虞翻却激烈反对,两人的区别已经一目了然。

“仲翔稍安勿躁。”孙策示意虞翻不要着急,耐心的解释了一番。既是解释给虞翻听,也是说给沈直听。“忘战必危,好战必亡,如何取舍,在乎一个尺度。这个尺度就是量入为出。兵太少,无法御敌自保,兵太多,又会加重负担,根本养不起。料简精兵,是在减少负担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战力。那些山贼动辄数千人、上万人,真正能战的精锐有几成?一成已经不错了,九成是虚张声势。与其空耗钱粮,不如让他们去种地,除了养活自己,还能有所产出。”

“哪来的土地?会稽多山多水,唯独缺少土地。”

“缺少土地,就想办法垦荒,或者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做工经商,出海打渔,都可以,总不能因为缺少土地就将青壮征发从军。”孙策幽幽地说道:“再说了,会稽山多,吴郡可不多,只要水利整治到位,数年之内,增加一倍耕地面积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区区几万户又算得了什么?你放心吧,如果会稽安置不了这些人,我就把他们转移到丹阳、吴郡,不会让他们闲着的。前两天鲜于程还送消息来,说春耕在即,时间紧张,需要大量劳力,多多益善。”

虞翻会意,沉吟不语。沈直却吓了一跳,惊出一身冷汗。他看了一眼严舆,严舆却没看他,兀自出神,两只眼珠转来转去,嘴角带笑,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好事。

拥兵两万,即使大多是乌合之众,也不会全无还手之力,至少能给孙策找点麻烦,让他不要这么嚣张。

但是很可惜,郭异等人都是太平官,坐而论道还行,对付几个山贼也勉强能应付,面对孙策这种以征战为能事的将领就束手无策了。他们自己不懂用兵之道,还看不起通晓兵事之人,根本就是一个白痴,否则怎么会被孙策从查渎偷渡,抄了固陵的后路。

这些眼高于顶的迂腐之辈平时只知道昂首向天,高谈阔论,何尝认认真真的看一下脚下的路,大难临头,自然也只会徒呼奈何。看着他们这副模样,真是痛快啊。

沈直面色平静,尽量让自己不要喜形于色。事实上,他也摸不清孙策的底细,万一孙策只是坐地起价,吓唬这些人一下,达到目的再放了,这些人岂不是要恨死他了?将来东山再起,绝对不会放过他。

凡事留一线,将来好相见。沈直不想把事情做绝。孙策有孙策的打算,他有他的想法。

郭异等人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接受了沈直的劝降。内无储粮,外无援兵,又没勇气拼命,他们只能选择投降,先保住命,然后再想办法脱身。正如沈直所说,从会稽到长安至少需要两个月,而且朝廷和孙策并不对付,他们被赦免的可能性很大,那么多的亲朋故旧总不能坐视他们被杀。说不定不出扬州,孙策就要放了他们。

毕竟郑贺谢都是会稽的大族,王晟更是孙坚的至交。

沈直返回大营,向孙策报捷。

孙策还在湖中游览,听到沈直的汇报,他忍不住笑了一声。“杨德祖,你看,我又立了一功。你说朝廷会怎么嘉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