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淄县周生

万界社区 牛油果 2944 字 10个月前

“夫君何以此时方归?”

周宁的夫人早已得了通报,迎出门来,脸有急色,微带埋怨。

周宁顾不上疲惫,施了一礼:“昨日与凌生相谈甚畅,便多饮了些酒,误了时辰,累夫人焦心,倒是为夫不是。”

“夫君无恙便好,快快进屋。”

周夫人见丈夫形容狼狈,连忙扶起,迎进屋中歇息。

这时才看到仆人背着的狼藉少年,吃了一惊:“这是作甚?”

周宁才把气喘匀,顿时记起。

先是着仆人把人背去厢房安置,又唤了人去请大夫,才与夫人解释前因后果。

而后稍做清洗,又歇了些时,用过膳食,正想去厢房探询那少年伤情,忽闻仆人来报。

“老爷,县尊夫人着人来请,唤老爷前去一见。”

“县尊夫人?”

周宁心下疑惑,只是略微猜测,倒并无龌龊。

他是县令幕宾,常往来县衙后堂,与县令家中亲眷多有熟识,县尊夫人徐氏,他也是常常得以拜见,时有因家中事召他相商,拿问主意。

当下也不敢怠慢,匆匆沐浴,换了干净衣裳,交待一番夫人好生照顾那少年,便往县衙去了。

来到县衙,随仆从行至一厅堂,堂中设有一神案,案上供着三清神像。

一年轻妇人在神像前拜了几拜,才起身回转。

周宁见怪不怪,徐氏平素笃信道家,时时参拜。

徐氏招呼周宁落座,才道:“今日休沐,尚要劳动周先生,实是不该,在此告罪了。”

周宁连忙起身:“夫人严重了,学生为县公门下宾客,此乃份所应当。”

徐氏点点头,笑道:“县公有先生相助,实是幸事。”

“夫人过誉了,不知夫人此番唤学生所为何事?”

“倒无甚大事。”

徐夫人直言道:“我听闻泰山有神女碧霞元君,甚是灵验,我早有朝拜之愿,只是不曾有暇。今日县公应知府大之邀,去了州府,怕是要多日不返。”

“我一人在家中,也无甚事,正好趁此时机圆了心愿,只是如此前去,未免心不诚。我知周先生才学过人,便想求先生挥洒墨宝,写一篇祷词,不知……”

周宁闻言,心下微叹。

一叹自己,读了这多年圣贤书,却沦落到这般田地,只能为人写些骄文丽词。

二也叹徐氏,这位夫人如今也年将三十,却仍未育有一子一女。这泰山娘娘相传于此甚是灵验,徐氏如此,也可想而知。

嘴上却已答道:“此事容易,自无不可,只是还请夫人容学生一日。”

徐夫人大喜:“自是应当,如此多谢先生。”

又说了几句话,周宁便告辞离去,回到家中思构祷文不提。

日月澹澹,乾坤晦暗,

魔焰滔滔,妖魅鬼乱。

问人间俗世,可得清净一方?

书生意气,狐女多情,

道士挥剑,为天地清。

虽天雷荡荡,难涤鬼魅人心。

是魔非魔,神圣不圣,

千秋功过谁人话……

————

神州大地,有国号曰“凉”。

大凉国中有一淄川县,居太行以东,鲁地之中。

县外东去几里,有一黑石山,因地处偏僻,野兽出没,向来人迹难见。

只是常有往来经过的猎人、樵夫之属,经年累月,也在山中踏出了一条小路来。

是夜,山中黑沉,雾气重重。

小路上隐隐得见有一盏灯飘着,灯火在雾气中跳动,忽闪忽灭,隐约照出一个书生身影。

这书生手提灯笼,脚下深一步、浅一步,脸色酡红泛光,两眼迷离,显是饮过了酒。

小路崎岖,白天都不好行走,黑夜之中,还是喝醉了酒,走了不多时,便果见书生一个跟斗,便翻滚了出去。

“哎呦!”

周宁痛呼出声,他只是个弱书生,哪里经得起这么重重一摔。

将将爬起,揉了揉身上几块疼痛难当之处,见灯笼掉在一旁,好在并未倾倒烧着,否则没了这灯,他今夜便走不出这林子了。

经这一摔,他神志也清醒了许多,心中早已后悔不已。

他今日本是心中苦闷难宣,便想出城,寻一友人饮酒倾述。

他那友人住处颇为僻远,在县城外黑石山脚下。

苦闷之余,他也顾不得许多。

想他周宁自幼熟读诗书,熟通经义,自问胸中之才不弱于人,只恨当今天子昏溃,奸臣当道,朝堂腐朽。

才学再高,无钱无势,却连个功名都考不上,只能在县中县令门下做一个门客幕宾。

今日因建言不为县令所纳,心中愈发苦闷难当,便去了城外寻那友人。

不想一时兴起,不记天时,月兔已升。

友人本待留他在家中眠宿,待次日再回转,否则山林路险,又有走兽出没,恐有不虞。

他本就心恼自身无所作为,又酒意上头,反被友人话语所激,偏要来一次夜闯黑石山不可。

友人也饮多了酒,拦他不住,便有了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