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都坚持一下,到了凉亭乡再休息。你通知警卫连的赵连长,让他带一些骑兵在旁边监督,谁走不动了就拖出去用鞭子抽。玉不琢不成器,有些孩儿们,还是得摔打摔打才行。”杨亮淡淡地说道。
在他身旁,是头戴黑檐大盖帽、脚蹬牛皮军靴的第一混成团的士兵,这些正在沉默着行军的精锐部队是他在南非地面上纵横捭阖的最大依仗。不过,作为东岸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主力部队补充兵的最主要来源,各地的民兵预备役的维持工作却也没有任何理由懈怠。这些部队是稳定地方的主要力量,而且足够“便宜”、“廉价”,若是不重视而导致腐朽败坏、不堪一击的话,你要组建多少正规部队来替代他们?可能吗?
下完命令的杨亮没有再多话,而是一夹马腹,在众多参谋和警卫们的簇拥下,朝前而去。他们离凉亭乡也就十几公里了,他打算到了那里再行休息。
几个小时后,太阳尚未落山,这支南非地面上堪称规模庞大的队伍就抵达了凉亭乡,并在城外的临时军营内驻扎了下来,然后便是一连串的嘈杂声,打水做饭的、洗刷马匹的、搬货卸货的、出外巡逻的,再加上前来劳军的乡政府干部们(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一些牛羊罢了),整个营地顿时迎来了一股生气。
“从凉亭乡向北,就已经是大卡鲁高原的边缘地带了。这里的海拔不高,不过越向北的话就越高,也越干旱。因此,明天出发的时候,我们最好沿着河谷丘壑行军,这样便于取水,途中休整时也方便一些。而且,百余公里的路程,我们带着大笔辎重,一天肯定是走不完的,两天也难,还得预估途中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最好分三天走完。”临时团部内,行军参谋正在向杨亮进行着汇报。
“凉亭乡与路口乡之间这广阔的区域内,科萨黑人可都肃清了?”杨亮拿马鞭指了指地图,问道。
“基本肃清了。偶有一些漏网之鱼,问题也不大。往返于凉亭乡和路口乡之间的运输队,其被袭击的频率也大大降低了,可见此地黑人势力的凋零。”情报参谋一听立刻上前介绍。
“明天骑兵团先行,分成多路,以连为单位,互相呼应,先将这片区域犁一下。大部队在后面跟进,不要急,我们有的是时间。这次花了这么多钱,调集了这么多军队,我们要做的就是除恶务尽,不留后患。卡玛王国那批人,为王前驱的使命已经差不多完成了,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杨亮慢条斯理地说道。
卡玛王国这个曾经与东岸人争夺数十年的科萨黑人国家,在英格兰与荷兰殖民势力相继被赶出南非后,就不可抑制地飞速坠落。相信若不是东岸人存着驱虎吞狼的想法,不断驱赶他们向东迁移,与当地的黑人互相厮杀、互相消耗的心思的话,这个国家怕是早就已经灭亡得无影无踪了。
但几十年过后的现在,东岸人在南非大陆上愈发强势,地位越来越稳固,人口也一日比一日多,那么确实也没必要继续留着这个已经堕落成部落联盟的国家膈应人了。调集大军围剿,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占领其土地,才是我大东岸好男儿应该做的事情。
这次杨大帅统帅了总计约八千人的兵力,四百余辆大车、一千多匹驮马的物资(主要是保安团和辎重部队在照看),碾压一个估计战士数量不超过两万人的卡玛王国,应当是绰绰有余的。而卡玛王国一旦覆灭,附近就再没成气候的抵抗力量,徐徐吞并各处土地,并将其与同样正在扩张的义成地区连成一片,就是大伙下一步该做的事情了,相信应该没人可以阻止这一切!
1690年1月3日,南非光城县以北区域,一支规模庞大的部队正在行军。
此刻若是从天空往下看的话,你可能会被那滚滚的烟尘遮蔽住双眼,只能看到一条长龙沿着千沟万壑的大卡鲁高原滚滚向前。长龙的两侧,是一些快速移动的小型烟尘,有时从队头快速移动到队尾,有时又从队伍中间向两边快速移动,总之没个消停。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支军队,一支处于行军之中的军队。
大卡鲁高原的夏天,毫无疑问是非常干旱炎热的。地面上到处是干枯的荒草,以及落满了风尘的褐色灌木,鲜花和绿草只能在一些河谷地带才能见到。这些被地质回春作用所切割出来的河谷丘壑之中,很多就蕴藏着珍贵的淡水资源。在这些地方,水草是丰美的,鲜花是美丽的,同时争夺也是残酷的!
不单是动物之间进行着争夺,人与人之间也进行着争夺!最常见的冲突原本爆发在黑人原住民之间,他们为了抢夺宝贵的水源世世代代进行着搏斗。即便卡玛王国的人马来了并将他们征服之后,情况依然没什么改变,该怎样仍旧怎样,该争的还是得争。原因无他,卡玛王国并未给他们带来生产力水平的质变,水源对于他们而言依然是必争之物。
事情真正起了变化实在南边的东岸移民越来越多之后。光城县的着力建设以及外围定居点的日益增多,使得这些黑人的传统活动空间受到压缩。在几次规模不大,却令他们刻骨铭心的武装冲突之后,这些科萨黑人都明白了现在他们遇到了一个了不得的对手,一个自十一世纪从中部非洲大举南下之后从未遇到的强大对手。
从1687年下半年开始,东岸人依次在后世南非艾利斯戴尔小镇、东索梅塞特城、阿伯丁城、克勒普拉特小镇、格拉夫·里内特小镇、格拉罕镇以及阿德雷德小镇设立了凉亭乡、胡桃铺乡、钟山乡、文殊乡、先锋乡、黄安乡、路口乡,一共七个定居点,总计移民了上万人过来,平均每年三千余人,一下子就改变了附近地区的力量对比。
蜂拥而至的东岸移民占据了这些关键节点,然后在河中诸县轮戍过来的民兵及部分黑八旗武士的保卫下(彼时杨亮所部还在东边的义阳湾一带剿匪),开始了艰辛的开垦工作,为彻底消化这片土地打好基础。
科萨黑人对东岸人这一连串的举措有些反应失常。他们曾经试图进行过反击,但很快被打退,而且遭到了严重的报复。黑八旗对于抓捕他们补充丁口非常热衷,东岸人也打算把他们抓起来去修路、开矿,因此他们的下场非常之悲惨,几个回合之后就彻底不见了踪影,消失于无形之中了。
不过,与黑人的战斗多多少少也延缓了这七个定居点上万居民的垦荒大业。特别是在1688年卡玛王国也派了一些精锐本部士兵参战后,这些定居点受到了严重的袭扰,不得不请求河中地区行署将南非骑兵营调过来,以遏制黑人的反扑态势。
形势最终在1689年才稍稍稳定下来。这个时候,杨亮也差不多结束了在义阳湾那边的动作,用船将部队又拉到了光城县登陆,打算稍事休整之后,就对这个讨人厌的卡玛王国展开最后一击,让其彻底变成历史的尘埃。
杨亮上校拟用来进行作战的主力自然是他的老部队第一团了。第一团大号叫“华夏东岸共和国陆军第一混成团”,是目前正在展开的“营改团”行动的先期成果。第一混成团的前身是暂编第一团,原本下辖第二步兵营、第六步兵营、第一骑兵营、第一炮兵营、第一辎重营等部队,番号比较杂乱。
这次部队整编统一规定,第一混成团下辖三个步兵营(从一开始编号)、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辎重营、一个工程兵连、一个警卫排、一个侦察排、一个通讯排、一个军乐队、一所简易野战医院、一个修械所、一所随营培训学校及若干团部勤杂人员(主要是参谋、伙夫、勤务兵等),全团总兵力4995人,一线战斗人员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以上,相当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