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9章:日新月异

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4482 字 2024-04-20

像是冉闵这种猛将,随着战争形式的改变,单纯的勇猛已经作用不大,能够体现出价值的地方是在指挥艺术和各种经验方面。

简单的说,依靠单纯的武勇获取功勋的历史很快就会过去,没跟上新时代步伐的人注定会被淘汰。

“陛下。”张石才不管军方将校是什么样的心情,问刘彦:“可要去下一处参观?”

刘彦能猜出少府兵工研制部门一定是有什么新成果,才会让张石问出那样的话。

众人离开这一处步枪靶场,没有走多远到了另一处靶场。

同样是靶场,却是要改地点,只因为靶场也有区分,例如步枪与火炮同样是进行射击,可射击距离以及打击程度就是不同的两面。

刘彦原以为会去火炮试射场地,没想到过来的地方一样是枪械靶场,没来得及产生什么疑惑,眼睛却是看到了摆在试射位置的一台大家伙。

那是一个多枪管的器械,有着支撑枪管的基座,整体看上去既是怪异也显得狰狞。

“你们搞出来了!”刘彦会惊讶,是那台家伙压根就是与加特林机枪无限接近,只是显得大了许多。他走近了抚摸被悬挂的弹链,问张石:“子弹已经能够量产?!”

燧发枪还需要进行装药和弹丸的步骤,再进化下去就是后装枪。

药筒子弹的出现是枪械进化的一次革命,使步枪不再需要火药与弹丸分别操作,它本来是应该到十八世纪才会出现,并一再研制成熟,最终成为现代的子弹款式。

被装成弹链的子弹,它们长度达到了两厘米左右,刘彦走到旁边的桌子,拿起整齐摆放的一颗子弹,观察一下整体发现完全与自己的要求没区别,拆开之后该有的弹壳、底火、发射药和弹头完全具备。

“陛下。”张石一脸的尴尬:“最大产量每日能做到一千三百发。”

要是一个人或是一台机器能每天生产一千三百发,的确会是非常好的成绩,关键问题是整个少府的相关机构合起来才有那样的效率。

“还在改进……”张石求助似得看向马子欢:“不断进行改进,大匠了解多一些。”

刘彦面无表情地对张石点点头,看向马子欢。

“陛下,臣等已经摸清楚制造流程。”马子欢倒是显得信心满满:“新式机床已经研制成功,只要能够研制出专门的部件,必能做到加大产量。”

要干点什么,肯定是要有专门的部件,汉帝国现在完全不缺金属,需要的是在科学道路上进行累积,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再有多样化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步伐的迈动绝不会停滞下来,相反是会因为基础科学的不断积累而越走越快。

被刘彦视为机炮的大家伙,它在专业的人员的操作下开始射击。

不存在什么扣动扳机,是操作人员对着一个手把不断摇动,每一次摇动都是对子弹的一次底火击发,再呈现子弹的爆发激射过程。

不断的“轰——轰——轰——”动静下,远处的标靶被撕成碎片,只是大家伙仅仅发威不到二十秒就哑了。

“这是……”专业工程师检查下来,满头大汗地汇报:“卡壳了。”

刚才大部分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知道那狰狞利器还存在重大缺陷,一方面是舒了口气,更多的则是感到可惜。

https: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

季节已经进入到秋季,却是还没有到树叶变得枯黄,风一吹大量树叶随风飘落的时候。

位处长安的南边,接近秦岭的区域,山脉边上有着一座规模并不大的军营。

军营的存在是为了封锁周边,看那些完善的封锁线,再看通入秦岭的关隘,不难想象里面会有什么不想泄密的设施。

“陛下。”张石手里拿着一杆步枪,介绍道:“这一款步枪是在十二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枪身的长度没有变化,增加了一斤的重量,口径减少到十四毫米。它的枪管改成了线膛款式和滑膛款式两种,经过试验它的精准度更高和射程也得到增加。”

说白了就是一款线膛枪,要是以水平而言,应该是达到了十五世纪中叶的水平。

“枪管是螺旋形和直线形两种。”马子欢才是专家,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枪管结构的变化会产生什么结果,后面评价道:“经过一再试验,螺旋形的枪管明显优异于直线形的枪管。”

刘彦尽管那么些年过去,对枪支该有的尝试却没有完全丢掉。

螺旋形的枪管理所当然是会比直线形的枪管优秀。螺旋形的枪管发射弹丸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众人旁边就有一台机床,它自然不可能是什么电力驱动,却是采用了畜力。

机床最为显眼的就是那一支钻孔棍,它本身就是一种螺旋款式,进行钻孔的时候枪管之内也会留下螺旋的线条。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而言,像这种机械应该是采用水力最佳,但是首先想要找到合适的河流并不容易,机床被研制成功才不到半年,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段,暂时就被设置为畜力款式放在秦岭。

两三年前就有工匠能够依靠纯手工打造出线膛枪管,只是成品率并不高,再来就是能够办到这一点的工匠太少,要仅是以成为几个人的“玩具”而言,再低的产量也没有关系,但是作为一款需要得到列装的枪械来说却是太少。

刘彦仅是提出一个设想,少府就用最大的努力去研究和试验,历经三年才将机床给研制了出来。

放在秦岭这一处工厂的新式机床,它目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经过尝试一天最高可以钻出五根枪管,成品率为四根枪管,可以说成品率已经是高得有些吓人了。

“若是改为水力驱动,臣估计效率可增加两倍左右。”马子欢已经知道什么动力学,一台机器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率,一般就是驱动决定:“手工制作线膛枪管需要用时半个月,臣深深感受到了人力与机械的差距。”

新式机床只有一台,却不代表全国只有一台机床,像是之前打造普通枪管也是使用机床,那些机床分为畜力和水力两种。

之前有的科研成果就是保证更新换代的基础,任何科技也的确是一代又一代变得更加先进,除非是发生了什么奇迹,要不然没可能上一会还在使用丢石头砸人,下一刻却是手持高斯枪械在“咻咻咻”发射了。

积累对于科技来说是一个必然过程,那个过程其实也是对元素进行了解,再延伸出各种科学,由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才去组合出一件产品。

“这一款步枪便命名为‘十二式改’。”刘彦接过了步枪,大体上是没有太大的改变,比了一个持枪射击的姿势:“最远射程九百二十米?”

“回陛下,是的。”张石矜持地说:“精准射击距离达到两百八十米。”

刘彦记得线膛枪的出现让排排站枪毙的打法出现了变化,手持线膛枪的士兵不再是列成紧密阵型,他们是成散兵阵列利用射程优势,不再是互相抵近齐射,是一种重复射击到对方能射击到自己的距离就后撤的打法。

第一个让手持线膛枪的士兵成为狙击手角色的人刘彦已经忘记了,第一个那么干了之后,火器时代的战争又进入到新的模式,一再有指挥官被狙击之后,再也没有指挥官傻乎乎去找死。

“陛下。”张石讨好地问:“可要臣拿来火药?”

刘彦还真的想要亲自射击看看,来到靶场熟练地进行装弹,完毕之后做出一个标准的持枪姿势对准百米之外的枪靶。他扣动扳机的时候,身躯感受到了后坐力,耳边也传来了一声“啪”的击发声。

远处,一个被架起来的靶子在弹丸命中的时候发出一声“噗”,一沉尘烟很快就被风吹散。

有人员将靶子抬来,枪靶标环正中央的那个孔洞说明刘彦打得很准,也证明这一款十二式改完全能够作为一款狙击枪械使用。